应对策略: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1、多形式 读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学科老师的经验。既可以用于课前预习,反复的读,大量的读,遇到不明的的地方上课讨论;也可以用于课堂组织,读要点,读关键,读板书;既可以用于任务明确,读一读每个任务的要求;也可以用于作品交流,读一读其他同学所写的宝贵的一言一句;既可以默读,也可以齐读,可以小组读;也可以有意识有目标的请几个学生读,肯定好学生,督促后进生。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三年级《装扮桌面》一课时,就充分利用了课后有关于屏幕保护的阅读材料。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了吧?接下来,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屏保,并将等待时间设置为1分钟。(生操作) 师:准备好了么?那就让我们的电脑休息会,千万别碰她的键盘和鼠标哦,你会吵醒她的。(生准备) 师:好,让我们耐心等待一分钟。请同学们将书本翻到P7页,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屏幕保护的作用。(生齐读) 这里安排阅读材料的齐读,既很好的利用这闲置的一分钟,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让学生明白了屏保作用的演变,无须老师重述,同时也能在让学生感受屏保无意间出现时一刹那的欣喜与成功。 2、重内容 写是说内容的书面化,更是思考的外化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写得好不好似乎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职责,但是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角度来说,有效的表达同样是我们所追求的——归结到一点便是信息的处理与发布。 在小学信息技术中高段年级,很多课涉及到网络搜索资料,然后分类保存处理,筛选消化发布。现实中学生的操作,往往是侧重于前两个环节而忽视了关键的筛选、消化与发布环节。 针对这个情况,我在教学四年级《杭州美食知多少》一课时,大胆作了增加一课时的处理。在增加的一个课时中,我要求学生搜集宁波美食的相关图文,而且提出一个主题任务:以书信的方式向远在杭州的四年级小朋友问好,介绍自己,同时说一说学习信息技术的点滴感受,并向对方隆重推荐2-3种宁波美食,要求图文并茂,情真意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合理的任务,有了一个具体的阅读对象后,学生在文章中,自己的话语就很丰富,远比简单的复制粘贴强多了。 3、强训练 读写的训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也可以根据教材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便于巩固。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走进电脑世界》,这个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电脑的发展与组成以及一般使用习惯,较多的篇幅为相关理论知识。如果一课课按部就班,学生不见得喜欢。我校一位教师就尝试分发展史和使用习惯两课时来组织教学,在课堂上除了教材还准备了可供选择的相关学习资源,如阅读材料,相关视频,在线百科等,课堂上以学生带问题读为主,然后第三课时以电子考卷考核为主,在试题中安排了较多的主观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拓展。相信六年级学生有这个能力,而事实上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又如区内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五年级第一学期最后一个单元《关注校园环境》时做了如下处理。她认为,全单元紧紧围绕撰写《校园环境调查报告》开展,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先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收集资料与数据,在通过平台交流、课堂讨论汇聚观点和论据,最后以“问题所在——问题原因——意见对策”三大部分要求学生独立撰写,效果良好,且课堂教学节奏紧凑。
从“听说读写”角度看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既有助于解决大多数城镇学校信息技术课堂中“操作评价一把尺”的唯工具论问题,也有助于一部分农村学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毕竟大部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的专职率低,信息专业素养不扎实,本学科教学特点不明显,学生也缺乏充足的课外乃至课内操练巩固时间。加之机器少,环境差等实际情况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正常开展。从笔者的角度切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希望同样能给农村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开拓一种视野。 总之,“听说读写”既是一种教学内容,更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他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组合而成。不要简单的把“听说读写”全部推卸给语文教师,其实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学会信息社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信这方面教学形式的加强和能力的培养,必定会在实践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会因“听说”绽放异彩,我们的学生会因“读写”个性飞扬。
【参考书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 许憬《有效表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3 [3]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7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