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研究表明,以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避免被动地接受教师信息,主动地根据先前已有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批判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学习建构新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好。本文列举了三个研究中较成功的互动教学策略,并以教学案例辅以说明。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互动策略 实践研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从传统的计算机领域扩展到一切与信息有关的各个领域,教学目的从传统的学会软件应用发展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地发展和丰富。 笔者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使用互动式教学,能让学生避免被动地接受教师信息,主动地根据先前已有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批判性地感知外在信息,从而学习建构新知识,其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下是在研究中三个较成功的互动教学策略,并以教学案例辅以说明。
课堂辩论互动策略 课堂辩论的形式比较容易形成互动氛围,但如果是为了“互动”而“辩论”则失去了这种互动方式的内涵。这里所说的课堂辩论,是以辩论为形式,互动为方法,学生围绕辩题,以自己的亲历、所闻、所感阐述观点,教师作为辩论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让全体辩论者,即学生,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
案例一:《信息技术基础》6.3.3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辩题:当电脑上出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时,应该如何面对? 正方观点:马上关闭电脑,自我反省一小时,然后写深刻检查,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并热情邀请父母监督检查。 反方观点:既然出现在我的电脑上,说明有一定缘分。都说是“不良信息”,且让我作为“反面教材”仔细研究一下不良到何种地步,为防中毒,我先戴上口罩。 辩论实施: (1)分组:学生自选正、反方观点,并按照选定的观点重新就座。 (2)辩论:学生根据自己的亲历、所闻、所感展开辩论。教师不对学生的论点进行评判,只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辩论过程中,允许学生改变观点,加入对方阵营。 (3)总结:可以由学生总结,也可以由教师总结、补充。总结的结论要有大多数同学认可,但不必要求所有人意见一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