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调查表 课题 教师 班级 评价人(学生) 序 号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评价 结果 1 学习兴趣程度 A.很感兴趣 B.一般 C.没兴趣 2 讲课思路条理 A.清晰 B.基本清晰 C.不清晰 3 重点难点掌握 A.合理 B.基本合理 C.不合理 4 课堂气氛 A.好 B.一般 C.不好 5 教师教学方法 A.灵活 B.单一 C.呆板 6 对待学生完成任务 A.特别表扬 B.表扬 C.没表扬 7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A.与学生一起解决 B.告诉学生答案 C.没有理学生 8 教师上课讲的内容 A.完全懂 B.大部分懂 C.大部分不懂 9 布置得操作任务 A.顺利完成 B.基本完成 C.大部分未完成 10 对教师上课的印象 A.生动有趣 B.一般 C.枯燥乏味 对教师的意见建议 4、总结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1)整理课题研究中的材料; (2)撰写课题研究总结和反思; (3)准备课题结题工作。 五、主要创新观点: 1.结合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的现有软件硬件条件和学生情况,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是可行的。 新课程标准不是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这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信息技术教材是应具地域性的,城市的、农村的,苏南的、苏北的,小到一个城市一套教材,因此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是可行的。本课题组通过实践编写出实用的校本教材《高中信息技术简明教程》。 2.课题组通过3年实践研究证明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各地条件不尽相同,标准的实施自然会遇到一些可以预想和不可预想的问题,农村高中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实践证明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六、取得的成效: (一)、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 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老师认识到课题研究其实就是研究我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中我们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在实施本课题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树立起现代教育教学观。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使本组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课堂的范围其实很广,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和教材仅仅是“大课堂”中的一小部分,只让学生紧抓住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敏锐地进行挖掘利用,生成新的教育材料。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三)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更浓了,学习成绩有较大程度提高。 实施的研究和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学生基本杜绝了迟到现象,都是早来几分钟,学生上课玩游戏的现象基本不见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上课回答问题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实施三年多,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对本课题的教育科研经费的支持还不太理想,课题研究还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2、课题组成员当中有个别教师的毅力不够,在研究过程中有退缩现象,这就需要加强教育。 (二)、思考与建议: 我们在认真总结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将继续发扬成功做法,继续深入实验成果的推广,优化成果。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将着力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继续修改完善我校高中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争取在印刷使用的基础上,实现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通过新华书店销售,在整个苏北地区起到较大的影响。 2、坚持实施高效的棠张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建自己的模式,争取在徐州地区甚至整个苏北地区起到样板作用。 3、课题研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按照课题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研究。 在课题的研究开始阶段,我们因为缺乏的经验,对课题研究的工作全方位开展,后来感到课题研究工作太多而且实践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出不来。所以,课题研究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按照课题计划,要按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循序渐进地进行研究。 回首三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感觉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推动力,我们的学生太需要这些切合他们实际需要的东西了,同时,我们又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课题研究的还只是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的这座冰山之一角,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要继续研究下去。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结束,吹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又使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探索定然会发现一片广阔的天空。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