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践经验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功地从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发展成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实践、探究、拓展”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新模式的不断开展和实践过程中,一个老而新的问题再次出现在了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们面前,那就是教学主体这一群体的差异性的存在,在高中阶段这一差异显得更加突出,面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的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实施分层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有效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思想和结构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特别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在内容和结构上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功地从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发展成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实践、探究、拓展”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新模式不断深入实施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出现在了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们面前那就是教学主体这一群体的差异性的存在,诚然,各个阶段的教学主体都存在差异,但在高中阶段这一差异显得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当是如下几点: 其一,学生主体在进入高中学习前已经经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这几个阶段。在这些过程中,不断生成差异,并且差异越来越大,这使得高一新生一开始就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其二,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受到了教学条件的影响,城市与农村的孩子,学习条件存在差异。城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并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其三,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有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经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小专家,有的学生因为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学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带着学”,甚至不学,因此重视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面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的如此多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显然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分层教学应该是教师根据学习主体的不同层次的差异,采取不同措施,让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线上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应用呢?
一、班级现状分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对执教的班级状况有相当的了解,能够知道该班级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主体的层次分布,这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基础。 1、问卷调查,以调查表、教学观察、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问卷调查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包含内容可形式多样,笔者择重要调查内容提供样卷供参考(附件一): 2、开学阶段进行水平测试,测试内容可根据各地区特点包含如下: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结合实践经验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