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285
鲁迅作文的黑色幽默及教学方式 【摘要】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独特的描述方式一针见血的点破其生活下的社会风气,内容涵盖全面,陋习、风俗、精神等在其笔下无一不赤裸裸展现,人物刻画更是有其特有的方式,尽一些所能引导当时乃至现在的人们走向光明。相对于其他名作家的作品,直接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较难直观理解透彻,必须在了解甚至熟悉当时社会现状等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品味个中精华,所以必须有个性化的教与学。
【关键词】鲁迅 阿Q精神的黑色幽默 教与学
鲁迅 鲁迅生于1881年,老家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在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虽然出身封建家庭,但他本人的思想境界在当时绝对属于异类,抑或可以换一个词形容—出类拔萃。1902年,鲁迅先生毅然离开家乡只身远赴日本求学,起初学医是抱着救死扶伤的想法,当其看到了许多人病源不在身体,而是在精神上,于是又毅然的弃医从文,企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国民精神,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等地,辛亥革命之后,曾短暂任职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期间仍未中断其授业解惑的职业。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他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