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信在课堂中流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人文化评价初探
摘要:新课程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从关注评价对象、优化评价方法、改进评价过程、创新评价表达、丰富评价形式等各方面入手,充分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的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精神,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本文试从人文化的角度来探索与《标准》相符的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关键词:评价 人文性 发展性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学科原来的评价体系中,到学期末每个学生做一个作品,然后由老师评定一个等弟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成绩。这样的评价方法带来了许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评价内容——过多倚重于学科技能,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和习惯等就显得无能为力; 评价重心——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这些信息都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主体——被评价主体——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忽视了学生人作为人的价值; 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评价方法——过多倚重于教师个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主观性成分较多,没有发挥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传统评价方式显然已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评价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核水平与选拔优秀学生,更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已成为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学习应该从解决问题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完善评价机制的崭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已经被提到了显为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的突出体现,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因而,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人文特点的评价体系,要让评价充满人文阳光,让学生充满自信,使评价同时成为一种无痕的教育。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人文化评价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着眼整体,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关注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期末评价与考试的内容、形式历来是老师、学生、家长最关注的。而新的评价理念告诉我们,只凭一次期末作品的测试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利用网络对资源管理方便、省时省力等特点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教师可收集并保存学生发展过程中能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把学生一路的成长足迹显性地展示出来,客观地记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及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年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在网络服务器中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以学生姓名来命名的文件夹作为学生的电子档案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在完成这些作业、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有关的信息,如:收集的过程和方法、进度、最终制作的作品、制作的体会、自我评价表等信息都上传到该文件夹中。另外,学生还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制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电子文档加到其中。电子档案袋的内容反映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学习阶段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这既可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也可以作为评定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水平的一个依据。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个开放的、持续的过程。学生电子档案袋的建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可以有目的地将有关信息加到电子档案袋中,并可以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更新。学生在更新电子档案袋的过程中,要挑选、提炼、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样本,这也同时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水平,学生本身也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通过积极思考、自我反思,促进自身的发展。通过分析学生电子档案袋中的信息,教师可以较全面考察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监控、检测、指导。通过对电子档案袋中的学生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反馈、评价,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立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创建评价的互动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让自信在课堂中流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人文化评价初探(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