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打造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亮点“五智”
【摘要】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要看是否有“亮点”,而亮点是师生的智慧碰撞生成,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下而自然呈现。怎样来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产生更多亮点,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吸引学生的关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深思的内容。下面我以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打造亮点的五方面教学智慧和实践。
【关键词】例谈 打造 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亮点 五智
每位教师都渴望在教学中创造亮点。亮点是什么?亮点是名优教师的教学机智,亮点是一节成功课的闪亮标识,亮点是教学艺术的展示,亮点是教师与学生智慧交融的共同结晶。 特级教师可以在没有精心预设的情况下,通过与学生智慧的碰撞和生成中产生一个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教学亮点。而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要想在生成中创造亮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但可以在精心预设下打造更多的亮点。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中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打造出更多的亮点呢?以下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打造亮点的五方面教学智慧和实践。 智慧一:巧设情境,联系生活——触情生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所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创设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多个感官同时都能受到刺激,并通过情境体会到知识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也可以合理的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体会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的第11课《图文并茂赞西湖》时就大胆改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材中的这一课以“西湖的来历”为内容,要求学生为这篇文章添加一张西湖美景的插图以得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虽然也能达到学习图片插入方法的目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体会文章图文并茂的美感还是有一点困难,无法深刻感受到学习word中如何插入图片的意义之所在。 教育专家曾指出:教材只是一个素材,一个例子。当它不合适当地学生或是教师有更好的素材时,完全可以不用它。教师更应有举一反三,围绕它去挖掘和开发的能力,绝不能局限于写什么教什么,写多少教多少。因此,我对这一课的教学题材进行了改变。开始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先让学生看了几张一个小男孩的可爱照片,然后告诉他们这么个可爱的小男孩失踪了,并出示一封感人的寻人启事。在看过寻人启事之后,学生纷纷表示要为他做点什么?于是引出制作寻人启事的教学内容。而且在寻人启事中必定要插入一张照片,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插入图片的作用了。这样,整节课就以制作寻人启事为任务贯穿始终,显得连贯流畅,又让学生深切体会了学习插入图片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举二得,可谓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智慧二:巧设任务,分层教学——因材施智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新课程下,分层教学的理念也在被不断的深入。教学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他们提出难易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人人有收获的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设计中,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更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来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 在教学浙江摄影出版社五年级上的第6课《精彩照片剪辑》时就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来让学生进行探索,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进行完一种照片剪辑技术教学后,还有很多的剪辑技术无法逐一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索其它各种剪辑方法,但要布置几个难度不同的剪辑任务。如:第一关模糊、第二关旋转、第三关色阶调整、第四关去红眼。由简单到复杂逐个进行挑战,对每位学生都具有吸引力,既能满足差生学习的需要,也让优生能有所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亮点。 智慧三:巧变细节,增添拓展——顺势求智 中国精细化管理第一人——汪中求先生曾说过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小小细节能决定教学的成败。那么同样道理,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设计也许就能打造出一个亮点。 在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下的第5课《游动物园》进行教学时,我正是想到了其中的一个细节问题进行改变既圆满完成教学,又对知识进行了补充,一举二得成为此次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的。 《游动物园》是一节键盘练习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使用下排键进行字母的输入。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看到动物园中的动物,然后把这些动物的英文单词输入到写字板上。在教学时,我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的图片和英文单词来让学生进行输入。其中有一种动物是“熊猫”,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找了几张可爱的熊猫照片来进行展示,完全能达到我所要求的效果。后来,一个灵感突然在我的脑海中产生,为什么不把熊猫图片换成“熊猫烧香”的图片呢?不仅可爱有趣,能迅速吸引住学生眼球,而且我还能借机对“熊猫烧香”病毒进行介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实践,果然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就这样,小小的细节改变又成就了一个亮点的产生。 智慧四:巧布陷阱,突破难点——实现睿智 有教育专家曾提出“陷阱教学法”, 所谓“陷阱教学法” 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 通过对教学学生现有知识层面、认知结构,以及思维定势的分析,找出其必定或极可能出错的知识点,并诱使其落入教师所设计的“陷阱”,从而出现问题,然后通过帮助或指导加以解决。这样学生们的记忆效果将会提高到另一个层次。 在教学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下的第4课《查找资料更方便—搜索引擎》时,学习完搜索引擎的使用后,进行搜索练习时。通过布置多个搜索陷阱,使学生掉进去,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讨论将它解决,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搜索的第一个知识是语文书的第1篇课文是什么?很多学生直接输入关键词:语文书的第1篇课文是什么,可是找了半天没有搜索到我们需要的内容。这时有的学生就发现问题了:语文书到底指的是哪个年级的呢?好像有点不够准确。于是我就告诉他们统一搜索四年级下册的语文书,马上就找到了答案,通过这个错误的搜索,学生懂得了搜索时必须输入意思明确的关键词。第二个搜索内容是:毛润之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学生还是以毛润之是什么时候去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同样无法找不到答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没有听过毛润之,所以我提醒他们,你可以把“毛润之”三个字换成哪三个来进行搜索呢?这时有一个学生恍然大悟,高喊“换成毛泽东”,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通过改变,学生马上搜索到了答案。通过设置这个陷阱,又使学生掌握了一项灵活改变关键词的搜索技巧。就这样,我通过设计二个陷阱,只有让学生都掉进去了,他们才会认真的去进行思考,发现问题的关键,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成为这节课中的一个亮点。 智慧五:巧用技术,吸引学生——体验大智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计算机水平必定高人一等。如果利用自己高超的技术制作一些小游戏或小程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必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不仅能成为课堂中的亮点,也是你展示自己的一个好机会。从而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学术威信。当老师以自己的大智变成学生膜拜的对象时,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浙江摄影出版社六年级上的第4课《安全小博士》进行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次“中毒”的感受,我就制作了一个小小的“计算机病毒”程序。将它发到每台学生机的桌面上,并取了一个诱人的名字叫“超好玩的游戏”,有几个学生就忍不住去打开,一打开桌面上就不停的跳出网页,关闭也来不及直至死机为止。通过这样一次亲身经历,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有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似乎对我更敬佩了:这个老师会制作计算机病毒,真是太厉害了。这一亮点,就是通过我制作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而打造的。
总而言之,课堂中的亮点不仅是评价好课的一项标准,也是助推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亮点,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更易学、易记。有了亮点,你的课堂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效。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精心打造,一定能呈现出更多亮点。让我们师生共同分享学习愉悦吧! 【参考文献】 郭云波 让课堂大放光彩——语文课堂如何打造亮点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