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科学资料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摘要: 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中选编了许多科学资料。这些科学资料具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将这些科学资料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作为导入课题的情景媒介、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科学探究的过程指导案例、课堂拓展延伸的补充资料、学生课外自主探究的题材以及开展科幻作品欣赏创作活动和科学知识竞赛是充分发挥科学资料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科学资料 科学素养 教育价值 教学途径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基于6年的教材实验,在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没有做大的变动的情况下,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完善。修订后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更加突出科学课程的特点,用活动统整科学知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在有序的科学探究中形成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态度。为了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使教材成为小学生要看的读物,教材的编写者在这次修订中特别关注了相关科学资料的充实,很多的资料直接进入了教材,尤其是在每一单元后面设计了“资料库”。选编的科学资料紧密结合单元学习内容,有利拓展延伸,便于查阅对照,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观在实际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在理念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行为上的及时跟进,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科学资料的教育价值,也有虽加以重视却但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不知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科学资料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对教材中的科学资料的教育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并有必要对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挖掘科学资料的教育价值,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探讨。 一、科学资料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价值 承担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科学启蒙任务的科学课程,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并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研读教科版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可以发现,选编的科学资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的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身的认识,还可以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发现和发明的艰苦、曲折的历程,由此接受科学文化的洗礼,领悟科学的本质。 1.利用科学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具有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无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探究活动,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得以保持和发展,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把科学资料引入课堂,将生命世界中千奇百怪、光怪陆离的动物、植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惊叹之余深切地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并随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植物”单元时,将该单元后“资料库”中的会捕虫的猪笼草、结“面包”的树、王莲、大王花等“令人惊奇的植物”适时呈现,必将收到意料之中的良好效果。另外,将科学家们的具有传奇色彩和趣味性强的“故事”展示给学生,无疑也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利用科学资料,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挖掘科学资料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