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开展大课间活动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要求在校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一个小时,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创造和谐,有活力的校园生活。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展起来的,本文根据现有的大课间的一般组织模式存在的些许问题,进行探究以一个新的体育俱乐部模式组织进行大课间,使大课间更具有活力。
1、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开展大课间活动 所谓俱乐部(Club),就是由组织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由协会或团体。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爱好者自发性、自主性的结合为基础,为增进健康和促进互相之间的协调和睦而进行长期体育活动的组织。 以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开展大课间,是将现在大课间一般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各自活动的模式改变为,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让学生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组成若干体育俱乐部,各体育俱乐部按自己的情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体育俱乐部成员自己制定活动内容,并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段进行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活动。 在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中,以体育俱乐部为单位进行活动是一种新的形式,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在大课间中的要我活动转变为我要活动。对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2、大课间活动现状 2.1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是在原有的课间操上的扩充,将原来只做一套课间操的活动时间延长至30分钟左右,在课间操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的活动,或是在每天的另一时间段安排出一段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活动。 2.2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课间操和统一的体育活动是现今大课间的主要组成。课间操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其中的一套,统一活动一般内容是相对便于组织、统一活动的运动项目。主要活动内容是由体育课内容或是针对于初中生体育中考项目组织的统一练习,如长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活动内容。趣味性和民间体育项目,如:跳长绳、踢毽子等活动内容组成。 2.3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大课间活动是一般是由学校校长负责,体育教师负责策划组织活动内容,在活动时间进行统筹组织,班主任负责各自班级的活动的实施,其他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
3、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3.1活动内容的制定注重于形式:大课间的活动应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一项校园体育活动,在其活动内容的制定上应以学生为本,关注性别与个体的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受益: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制定的现状是为了满足整个学校的学生统一的进行活动,在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限制下,造成活动内容往往侧重于需要场地较小,活动器材使用较少的活动,如:立定跳远、跳绳。或是便于管理,能统一进行的活动,如:耐久跑。这样的活动内容安排有其容易操作,易于管理的优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兴趣,造成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进行活动,而不是真正喜欢去活动,造成很多学生“要我活动”心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浅谈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开展大课间活动(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