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46
关于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 【摘 要】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理论是如何根据人的需要来激发动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指导思想、原理法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本文分析了学校教师的需要及其特点,阐明了激励的基本原则,并对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师管理 激励 管理 目标 自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问世后,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因素对组织效率的影响。专门研究如何激发组织中人的工作积极性的理论——激励理论,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管理同样需要运用激励手段提高管理效果。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正确分析教师的内在需要是寻求有效激励方式的基础 学校教师的需要从大的方面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保证其生存、工作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物质条件;精神需要是得到社会、学校的认可和尊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知名度,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教师需要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七个方面: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及子女受教育的条件;进修、扩大学术交往;得到学校领导的赞赏和重用;有良好的群众关系和威信;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的提高;以提高学历、晋升职称、创造科研成果为标志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当前物质待遇低的生存条件下,教师的发展需要仍是十分强烈的,据调查近三分之二(63%)的教师要求进修,但各学校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主要是经费不足,领导对教师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