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19
实行民主集中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当前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管理可以定位为民主集中制管理模式、校长享有决策权和指挥权,是学校的中心。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学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发挥党组织核心地位,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校长负责制 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作为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工作,享有很多决策权和指挥权。这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意识的重大举措。此时,在学校领导工作中,还要不要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岳阳县第六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的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探讨。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校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力保 证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运用,是科学合理的有效的制度。它既是我党的组织制度,也是各级组织的领导制度。根据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学校的领导管理工作就是决策→执行。尤其是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无论是办学目标的确立、发展规划的制定、计划的组织实施,还是实施过程中的督导评价等,这一切管理活动,都是沿着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实现决策这条线路进行的。因此,决策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成败系于一策”说明决策对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中学的校长,在学校的领导管理中,必须牢记和坚持这一原则。其原因如下: 1.从管理体制的属性看,中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既不同于行政学意义上的“首长制”,又不同于以前的“一元化领导”,按现代教育管理学的观点是“决策上的委员制,执行上的首长制相结合的部会混合制”。这就明确了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 2.从校长负责制的内涵看,校长负责制绝不是校长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想怎么干就怎么决策。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复合型的结构型概念,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或体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校长的中心地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三个方面组成。而这三方面在学校整体工作中,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不能相互取代。这样才能构成既有决策执行,又有监督咨询反馈连续封闭回路,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作为决策指挥中心的校长,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这样才能使管理处于良性的运行中。 3.从校长个体看,由于校长身份的双重性(在学校是法人,在党组织内是委员或一般群众),个体智慧、才能、经验的局限性和学校管理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校长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对一些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时,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如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校内立法、干部的选拔......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