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726
如何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班级工作又是学校各项工作之中重要的环节,管理好班级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安定团结。班级工作从班级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出发,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班级管理 环境文化 班级管理制度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己人。”的确,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如何管理班级体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事情。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班级体,工作重点就是育人。一般情况下,除了班级管理工作之外,班主任还要上课教书,班主任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就真正体现了学校这一特殊机构的工作职能---教书育人。从本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坚持环境育人与管理育人两手齐抓的方针,找准切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在日常工作中渗透育人思想,通过育人工作达到强化班级管理的目的。 一、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思想 “人造环境,环境育人”,《曾广贤文》一文中就提到一个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枢。”这个故事流传盛广,还有名言:“入幽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入茅厕之地久闻而不知其臭。”环境文化决定论也认为“人是一定环境文化的产物,同时,人也创造环境文化”。它重视环境文化的建设,强调发挥育人环境的作用。 班级场所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环境文化反过来又给学生以影响,决定和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 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班级环境建设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入到学生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这些方面有机地统一为一体。班级环境建设并不是要强化班级大集体教学,相反,它正是针对集体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这种意义上的班级环境建设强调教学和学生品德教育相融合,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组织和创设良好的环境文化,控制和改变那些不良环境,要增加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有教育意义的因素,消除那些干扰和阻碍教育的因素,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他们的全面的发展。 1、建设班级硬件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环境习惯 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美育的角度来说,整洁美观、布置得体的教室环境不仅使人心情愉快,而且具有教育功能,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有形“熔炉”。良好的育人环境能使班级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找到满足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首先,净化班级环境卫生。班级硬件环境建设首先要重视教室环境布置。教室的净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在教室净化最原始阶段,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桌椅摆放整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值日生要负责全天的教室环境管理。窗台上摆放几盆花草,显得富有生机。在优美环境的创设、维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整洁、讲秩序、做事有条理等良好习惯。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