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古”在“时尚”中绽放光彩——“非信息技术”策略在信息技术理论学习中的运用 江北实验小学 顾黎黎 [内容摘要]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更是被运用地“无所不用其极”,有的甚至以信息技术手段取代教师、书本的情况,盲从“信息技术”,从而导致了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实那些被忽视的“非信息技术”的策略,也就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白纸、铅笔等,恰恰就是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的灵丹妙药,只要运用得当,就能给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良好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非信息技术 技术 理论 传统 效率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与时俱进。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课,只要在课堂中用上“信息技术”,就显得很“时尚”,这成了教育界的一股风潮。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策略更是被运用地“炉火纯青”,从头到尾无一环节不充分运用该种策略,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时尚”特质。 其实,信息技术它既是一门技术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技术特性非常突出,导致很多时候信息技术的理论特点被隐藏甚至被忽视无视。重“技术”轻“理论”的理念导致有些信息技术课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课,学生只会复制教师演示的“技术”,而没有思考和内部消化的时间和环节,结果就是看上去学生当时上课的效果很好,但是遗忘的速度也很快,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只是流于表面的学习“技术”的循环。 只有合理分配“理论”和“技术”的时间,双管齐下,“理论”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 的意义,而“技术”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实际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信息技术的技能,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就是学以致用。而在理论学习中,有些“非信息技术”的策略也就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候能比“信息技术”策略给课堂带来更好的效率和效果。 一、“精炼”的板书。板书是典型的“非信息技术”策略,却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技术”,让教师常常忽略板书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上课时,其实有一些理论学习内容是信息技术策略所不能体现的。如学生随机回答的答案和无意之间发现的难题、教师灵光一闪的火花还有一些操作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可以用板书快速地进行书写。虽然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将这些用“打字” 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在电脑上毕竟学生看到的时间有限,还限制了教师电脑的使用,包括存在着翻页等等一系列问题,不如写板书方便。写在黑板上,学生在整堂课都可以看到,便于学生对理论的梳理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践操作。同时,信息技术毕竟不像别的学科,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用于“操作技术”,所以涉及理论和思考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本课的关键词或者点,在不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对空气污染的研究》一课中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对空气污染的研究》(课题必不可少) 参考网站 (上网络课时,网址写在黑板上可以方便学生) 1、确定主题: 写出题目 写报告的步骤 2、下载资料 :网页 复制、粘贴 写字板 3、 加工处理: 增加 开头 结尾 出处 (把上课的步骤精简地写一写,便于学生明确当前进行的任务和总任务,还有必要的操作如复制粘贴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板书需要精简扼要,但同时一针见血,才能最大效益地发挥它的用处。 二、“有用”的笔记。小学生的打字速度有限,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自己在电脑中随时用记事本进行学习知识的整理,也就是还不能驾驭某种“信息技术”策略。所以,这时可以用一种传统的“非信息技术”策略来帮助学习,那就是白纸和铅笔。学生在信息技术课时带上纸和笔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仅是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学习的好帮手,加深知识印象,还能提高上课的效果和效率。那么学生的信息技术笔记到底该记些什么“信息”呢?“有用”的东西。 1、“有用”的词条。信息技术中含有一些专有名词:如浏览器、地址栏、窗口的组成、标题栏等等,由于缺乏一定的记忆思考环节,学生往往是听过就忘,尽管他能动手操作“技术”,但是让他用语言说明这些操作的时候却含糊不清。比如上网络课的其中一个环节,在教师讲解了一遍打开浏览器的方法后,让学生操作并一边进行说明。其中一个学生打开浏览器时候说“点桌面上蓝色的E”,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时候说:“在这里打字。” 专有名词都变成了他自己的口语,蓝色的E(浏览器) 、这里(地址栏)、点(双击)。 只懂操作而不知理论的直接后果就是在今后遇到更难的信息技术操作的时候会束手无策,因为更难的信息技术书本里不像小学教材有图有字,光那些专有名词已经可以难倒他们,更何况是相关的操作。 所以,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那些专有名词要记要背的理论知识一点也不能含糊。而增强学生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在纸上记下本课学过的那些专有名词,口手脑并用,把这些词条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写一个词语只需要几秒钟,一点也不会影响教学进程,而且边写边读边记,更能帮助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用”的网址。尽管教师在黑板板书上或者多媒体课件中已经写出了网址,但是网址中还存在着种种陷阱比如 3个W 3个点 N和M等比较容易看错的字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的时候往往会输入错误,导致无法打开网页。笔者曾经过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遍网址,然后读了一遍后强调了容易看错的地方,接着放手让学生操作,结果全班能一次顺利打开网页的只有一半。而在另一个班,教师也在黑板上写一遍网址,然后让他们在纸上把网址记下来,在他们记的时候强调了容易看错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同桌互相检查抄下的网址是否正确。结果等学生自己操作的时候,他们能一次打开网页的占了总人数的3/4,比第一个班的人数多,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有用”的报告。有时候,教学任务还不得不用到纸和笔才能完成。比如笔者在教学《了解旅游景点》一课中,当学生已经达到了所有的操作技术——学会了启动和关闭、会通过超级链接、会用前进和后退来浏览信息的时候,一个学生提问:“上旅游网看什么啊?”笔者说:“看旅游景点的介绍。”该学生又问:“看好了怎么办?”笔者说:“和同桌交流景点的内容,比如你要去哪里旅游怎么去。”该生继续提问:“已经交流好了怎么办啊?”笔者一直语塞。原来学生对为什么要上旅游网,上网看哪些信息都不知道,可笔者的本意是是让学生能了解旅游网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可是明明已经布置了教学任务,学生却对任务的内容十分迷茫和不解。 于是,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笔者改变了策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旅游的纸质报告(三年级学生还不会打中文字和下载网页上的内容),报告的内容在网页中都能找到。学生的报告样本如下 宁波旅游报告 十大名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选3个即可) 景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点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选一种交通方式即可) (_________________上的内容需学生在网页中找) 起初在刚布置任务的时候,学生都开始长吁短叹:“哎,又要写作业了。”原来他们已经被语数英那些主课的作业给吓怕了。但是随着报告的记录中,他们渐渐觉得这是一份有趣的文字,一边浏览网页,一边把其中的内容进行选择记录,心中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完成报告后,学生们都异常兴奋,接下来的交流就活跃多了,有的说“我这个星期要和爸妈一起去XX湖玩,XX公交站我家旁边有的。” 有的说:“我要去XX饭店去吃饭,那里有名菜XXXX。”还有的问道:“老师,什么时候我们能春游去XXXX啊,我要去看小猪赛跑。”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在网上找“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毫无目的地随意浏览打发时间,这不是一种“学以致用”吗?学习信息技术,归根到底不就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吗? 还有很多“有用”的笔记可以让学生进行记录:比如总结、板书等等。但是要注意不能用过长时间,不然就是本末倒置,适得其反,浪费了上课时间。 三、“灵活”的形式。在平时,如果遇到一些意外因素,如停电或不能在机房里上课。在教室里,教师往往会让学生看看书或者做别的学科作业打发时间。其实,教室比起机房来,更适合理论学习。因为在教室中,学生的注意力不会被电脑分散,更适合知识的复习和梳理。我们只要将某些“非信息技术” 策略用于 “教室教学”,能强化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记忆,变成理论学习的黄金时间。以下几种就是可行性比较高的理论学习的形式: 1、“开小火车”式的提问环节。(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有助于了解平时不爱说话和展示的学生的学习状况) 2、理论知识测试。(了解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准和学情,以便以后加强对学生较为薄弱的部分进行学习,对症下药) 3、模拟非实物练习 。比如键盘指法,可以在纸上画出键盘上中下三排键,然后在桌上对着纸键盘进行指法练习,不但能排除别的键的干扰,还能专心集中注意力反复多次进行指法练习和指法记忆。 4、综艺大冲关。以组为队地进行信息技术知识问答比赛,非常有趣味性,学生们都能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知识。 5、小组交流。2人或四人为一组,相互交流遇到的难题或者合作完成某样任务。如在学习《无处不在的信息》时,学生可合作上台表演信息的传播方式,以体现信息是无处不在的,让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还有其他很多的形式和方法都可以因地制宜,灵活机动,让学生在多样多种活动中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 “信息技术”策略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忽视的,但“非信息技术”策略能很好地弥补“信息技术”策略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的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理论和技术两手抓,多种策略互用互补,就能给教学带来更好的效率和效果。“复古”为“时尚”增加了内涵,“时尚”为“复古”激活生命力,谁能说“复古”不是一种“时尚”呢?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