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 ——基于使用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一小 林彩仑 摘要:随着修订版教材的推出,在执行内容的过程中,在权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三者关系时不到位,使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时情感缺失,缺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生疏、环节安排与处理不合理、课堂教学心态不正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和参与一线学习收获来谈谈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情感缺失;教育策略 “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是教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教育的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运用到科学课中的概念建构,是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观意愿为动力,也就意味着情感是基础的基础。”[梁秋莲《小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人教期刊 2005年第4期]在提倡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尊重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而此刻所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科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的表现 从修订教材出来后听的一些课例和对常态课的观察,强调有效探究下的概念建构或者概念引领下的探究活动,在关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忽视了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情感: 1.对知识学习的缺乏耐心——如教师对内容没“见好就收”,或“节外生枝”过了,或没有梯度,概念一步到位; 2.对探究后的思考甚少——在意义上往往体现为“实验>结果”,在关注实验的时候,教师忽视了科学态度的形成; 3.教师心如止水,学生的情感与谁共鸣——不时体现为“意义”取代“事实”; ……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情感缺失于——教师对教材生疏 做每件事总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对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初次感觉是内容整合变动较大,备课时对活动难安排及执教预设太生疏,列举一些一线课堂呈现的问题来说明: 课题 状况记录 情感缺失原因 《磁铁有磁性》 活动“检验硬币”的研讨与操作时间都超过活动“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把更多时间安排在活动二,对活动三只做个别体验。 对活动与活动(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意义衡量——指向三维目标。 《测量水的温度》 课上只进行了“测量水的温度”中测量方法的交流和温度测量,没法安排时间“推测水温的变化”。 对教材的一种照搬,缺乏对目标的再科学处理。 《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要将学生的原有经验打破,造成疑惑成为本课之后的学习动力,可在解释模拟实验时,教师却用日常经验解释了学生的推理。 意图不够明确,学生的学习动力被缓减。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修订教材与过去的教材有较大区别,有些课增量(如《测量水的温度》),难处理;有的课调整后的教学价值比过去的要好(如《昼夜交替现象》)等等,因为生疏,所以在目标整合、材料结构、科学知识上都有待于教师去“下水研究”。 (二)情感缺失于——教师重认知轻情感 可能是教师对修订教材的陌生,可能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很多时候总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为过多重复、强调知识,而造成情感箭头往下走。因材料而起的,像《磁铁有磁性》课中环节“磁铁能吸什么”需要对十几种材料进行实验才能建立起概念,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教师的过于一一介绍材料而耽搁;也有因为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消化新概念而过多地举例而造成课进行地不顺利,如水的三态变化、宇宙等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学时,往往教师越关注本堂课的概念达成,反而越是带来反效应,本来量不多、思路清晰的课堂,而因为举例太多而使学生对概念混淆,其实更多时候,我们较给学生的是兴趣,一种能自发学习的动力。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有些课的原本量多又受35分钟的时间限制,知识这一维目标会较关注,像很多名师挑战的课《浮力》、《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三)情感缺失于——师生感受有出入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苏霍姆林斯基 如某老师在执教《磁铁的两极》一课时出现的两个环节的“冷场”: “冷场”于问题提出:在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环节,导入时老师直接让学生猜测钉子在蹄形磁铁中心点放开后的可能会怎么样,学生关注钉子是否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关注钉子往哪边倾斜,关注点有分歧,何以共同探讨实验方法。(说明:实验延时、数据不科学,组一:20,0,0,0,20;组二:14,5,0,8,14;组三;11,11,0,5,10……) “冷场”于概念过度:教师在失败的数据上得出了“磁铁有两极”,这样的概念因为与很多小组数据不符合而使学生产生排斥感,教学活动二“研究两个磁铁两极间的相互作用”,从情感上已经冷落了学生的感受,教学已经失去了驱动力,因此开展活动二的效果是犹如“啃石头”“人如木头”。 三、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润色策略 (一)明晰情感线,整合三维目标 1.抓准切入点,创建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谈话,能迅速消除师生隔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更有一些别具匠心的谈话能将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欣赏一下《磁铁有磁性》和《水》的导入: 《水》 《磁铁有磁性》 (在投影仪上放一杯水,烧杯底下放有一张写有“4”的纸) T:小朋友们,从大屏幕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S:4。 T:除了数字4之外还有别的吗? S:摇头。 T: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前面看看都有什么。——有水。(板书) T:怎么回事啊?是电脑出故障了吗? S:不是,因为水是透明的,所以看不出来。 T:你们刚才叫我“林老师”。 T:你们知道林老师来自哪个学校吗? S:林老师来自仙岩一小。 T:我又没告诉你们。 S:因为我从你你戴的校徽上知道的。 T:你真会观察!你们也是这样观察的对吗? S:是。 T:校徽是我们每天都要戴着来上学的。你们会戴校徽吗?说说怎么戴? S:略。 T:那林老师不用这么麻烦,只要这样挂上去就行了,信吗?(生不信) T:那老师试一下啊!(挂上) 怎么回事呀? (不少同学按耐不住喊里面有吸铁石)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