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的方式呈现——链接几个教学片段所引发的小学运动技能教学中有效讲解 【缘起】: 一直对运动技能教学情有独钟,因为我深知运动技能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课程标准解读》(第26页)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改变方面。……这就是体育课的最大特征。” 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与提高,体育课就只能是肤浅游戏的堆砌,只能是幼儿型体育活动的延长。(毛振明)一直徘徊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困扰于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如何教?怎样教?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明明白白、扎扎实实、有滋有味。特别是教师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语言讲解,教师的有效引导很大的层面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讲解上。笔者有意识地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对运动技能教学讲解加以关注、思考和实践,曾出现学生一头雾水,也有学生恍然大悟的场景,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引发了我对有效运动技能教学更深的思考。 【课堂】: 片段一:这顶帽子掉得好! 这节课是教三年级学生后抛实心球(第一课时)。课一开始,我先与孩子们交流:“小朋友们我们都熟悉投掷沙包,有的小朋友们能把沙包扔得很远。老师告诉你投掷不仅有沙包,还有其他很多的投掷物体,还有其他很多的投掷方法。你从电视上看到过哪些与沙包不一样的投掷物体?”学生说了很多。“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来展示一种新的投掷方法,你想不想体验一下呢?”……经过一系列的铺垫后,进入了后抛实心球的教学。后抛实心球的重点就是蹬腿和挺髋。我唯恐学生不理解“髋”是什么,特意在教学的一开始,让学生双手后摸自己的臀部,双腿屈膝左右开立做向前挺髋的动作,让学生直观感知“挺髋”就是这样。然后,配合挥臂动作进行完整动作的模仿。本以为已水到渠成,让孩子们持球后抛根本没问题了。可是学生投了以后的场景,让我蒙了,很多学生都是直立着手随便往后一甩,大部分学生的球几乎就落在脚跟前。我一度不知所措,刚才模仿时不是好好的,怎么会这样?我再次极力引导要蹬腿、挺髋、抬头,可是后面几次与前几次相差无几,学生因投的不远刚才的兴奋劲也逐渐消退,课堂一度陷入僵境。难道是我没讲清楚?还是学生不理解?或者说他们根本还未明白是怎么一个动作?所以停留在自己的原始动作上。我的大脑高速运转着,要不再来一次示范。我说:“再看一下老师的完整示范,特别注意老师的腿和臀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我戴着遮阳帽,示范结束时,帽子掉了。学生纷纷说:“老师,你的帽子掉啦!”我听了刚想发火,我的示范不看,却关心我的帽子。突然,我意识到这帽子的掉下与我的动作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我灵机一动,问学生:“为什么老师的帽子会掉?请你再仔细观察我的动作。”还未等我做完,学生就喊了:“老师头往后仰了。”我说:“对了,在蹬腿甩臂的一刹那,头要充分地往后仰。”一下子,学生像马上领悟了动作方法,动作完成得像模像样,远度和高度都有了,学生们一下子热情来了,争着要一次比一次投得远。我心里不禁想:这顶帽子掉得好! 片段二:好一条小鱼! 在进行二年级“二头翘”内容教学时,出现这么一个学习场景,无论我怎么提醒学生手腿要同时发力,下肢要大腿发力,不能弯曲,总是无济于事,许多学生完成动作时总出现小腿弯曲现象。正一筹莫展时,我突然发现学生做“二头翘”时,活像一条小鱼从水里捞起在陆地上蹦跳,我马上打比方说:“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就像一条小鱼在陆地上蹦跳,它很想蹦到水里去,你的腿可不能弯曲,否则鱼尾巴可要折断了。”没想到这么一说,居然绝大部分孩子马上领会了动作要求,都能手和腿伸直同时向上伸展,动作一下子完成得很棒。没想到一个与学生动作形似的贴切的比喻,一下子打通了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通道,一下子让孩子们明白了完成动作的要求。看来教师上课讲解的语言真值得好好琢磨琢磨,里面有许多玄机需要我们去用心参透。 片段三:匠心独具的白手套!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以儿童的方式呈现——链接几个教学片段所引发的小学运动技能教学中有效讲解(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