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比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锦上添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也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学,采取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经典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法等,适合特定的内容的教学。类比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类比法可讲抽象内容具体化,特别是信息技术这门课,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较抽象的,要凭联想去想,去拼凑内容,但是效果去很一般。在这里就讲解案例使用类比法组织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巧用类比法,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记忆
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3《文件及其类型》中,文件的重要属性其一是文件名,文件名=主名.扩展名。相对于同一个文件,主名是可以变换名称的,而扩展名如果改变可能导致文件不可用,不是特殊的情况不会变更文件的扩展名。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件名的理解,我们可以将文件的“文件名”比作“人的小名”,而文件真正的名字是“主名.扩展名”,其中“主名”比作“名”,“扩展名”比作“姓”。一般人的姓是不可以改变的,而人的名字可以更改。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称“文件名”为Mr.kuozhanming。这样的类比和学生自身联系在一起,可加深学生对文件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体验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新鲜。这样的教学会促使课程内容和学生相互融入,相互渗透,循序渐进地学生变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成为学生的助学者。
2、在代码编程教学中,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案例】循环语句
在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2《信息的编程加工》中“认识代码与调试运行”。
绘制函数图象算法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确定按钮单击事件
Dim x, y As Single ‘定义x,y两个变量
Picture1.Scale (-10, 25)-(10, -25) ‘定义坐标系
Picture1.Line (-10, 0)-(10, 0), RGB(0, 0, 255) ‘画横坐标轴,颜色为蓝色
Picture1.Line (0, 25)-(0, -25), RGB(0, 0, 255) ‘画纵坐标轴,颜色为蓝色
‘用循环语句描点画函数图像
For x = -10 To 10 Step 0.0001 ‘x值从-10变化到10,每次增量为0.0001
y = x ^ 2 ‘根据表达式y=x2来计算y值
Picture1.PSet (x, y), RGB(255, 0, 0) ‘根据x,y的值用红色描点
Next x ‘取下一个增量后的x值
End Sub ‘结束程序
教师需要对上面的代码讲解,学生才能理解,但是如果纯粹的对“用循环语句描点画函数图象”的循环代码解读来解释给学生听,学生只会用茫然的眼神看着你,用机械式的点头来回应你,那么这节课就会在填鸭式的教学中度过。如果把循环语句类比成学生长跑,那么教师就把复杂、枯燥的内容简单化和趣味化。这里我将引用“上海南汇中学浦晓英老师的一个案例”。浦老师以学生上体育课为创设背景,分别讲述了程序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对于循环结构的设计,浦老师的构思非常精巧。首先,她问学生有没有经过长跑的测试啊?学生一听,反应就上来了,大倒苦水,说长跑有多么辛苦,然后她问学生,在长跑的时候是不是每跑一圈,都会想一下是不是跑到了,离终点还有多远,立刻看到了学生们都在点头,既然这么有共鸣,她马上提出,让同学们尝试吧这个过程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