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项目分析 陈展虹 李呈林 摘要 以福建省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为实例,分析了教育技术课程需要的支持问题及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论述了课程实施的难点的方法,提出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主管部门、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有效方法 课程 中高级职称教师学习 为提高福建省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中高级职称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服务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2009年5月22日至2010年12月,福建教育学院信息技术研修部承担并实施了福建省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任务,学习分32期开展,共有约3000名省内高中高级职称教师参加学习。 一、学习的实施情况综述 本年度我院的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统一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学习大纲》进行学习和考核。学习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克抗主编的《教育技术学习教程》(教学人员)。本次学习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原则,把基于现有教学媒体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采取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安排学习内容。在每一模块中,目标和任务是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建议和教学活动举例作为对基本要求的解释或补充。 学习实施后的调查表明,参加学习的学员对学习内容与效果普遍感到满意。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对学习的内容、组织管理以及对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作了全面的评价和思考。24期学习班共发放调查问卷2025份,收回有效问卷1856份,结果表明,92.65%的学员认为,通过学习返校后能完全承担或部分承担本校的学习工作及带动本校中高级职称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96.66%的学员认为,通过学习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或大部分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98.5%的学员对学习活动授课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总体评价较好。 同时,对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对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课程的设置、学习课程实施的难点、学习实施的有效方法、最大困难,以及提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水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应首先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结果显示,学员认为影响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效果和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也有领导意识、社会环境等的问题。 二、关于教育技术课程需要的支持问题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高级职称教师认为,要为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管理及学习平台,要加强学科应用软件和常用教学应用软件使用技巧的学习,要强化相关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普遍认为需要增加教案处理的研讨、学习活动。另外,少部分中高级职称教师认为,教育领导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硬件投入的支持也十分必要。具体情况如下: 认为最需要支持的项目 调查结果 相关的课程资源 69.44% 教案处理的研讨、学习活动及会议 52.27% 学科软件应用的学习 70.45% 网络管理及学习平台等 62.88% 其他 硬件支持 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常用教学软件使用技巧 学科资源收集处理 教育领导重视 教育经费 1.52% 0.76% 0.76% 0.76% 0.76% 三、关于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方法问题 调查显示,开展联系实际教学的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和观摩优质教学是中高级职称教师认为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学习的最有效方式。同时,参加理论学习、开展样本研修活动也是提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认为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调查结果 参加理论学习 22.73% 开展校本研修 32.32% 观摩优质教学 48.48% 开展联系实际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与研讨 77.27% 其他 1.01%
四、关于实施教育技术课程的困难 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认为,实施教育技术课程的最大困难有两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的不足;二是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同时,传统观念的束缚、学校领导不重视、中高级职称教师队伍的不适应也是较突出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认为实施教育技术课程的最大困难 调查结果 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21.72% 学校领导不重视 21.21% 中高级职称教师队伍不适应 32.07% 办学条件、办学经费不足 65.15% 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完善 41.16% 其他 8.33% 五、关于教育技术课程的难点 调查以主观题的形式由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开放式作答,经整理汇总,结果显示,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普遍认为理论与技术如何有效结合、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中高级职称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教学资源的获取、集成与开发利用,以及学校与社会对中高级职称教师教学的评价、对教育技术能力学习的有效投入是教育技术课程实施的难点。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 认为的教育技术课程实施难点 理论与技术整合 理论点多、理论较抽象深奥、理论如何与技术有效结合 教学设计 如何编写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实施、教材案例少流程图设计复杂、怎样将教学设计方案与课件开发统一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种类太多、评价量表难设计并具体实施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如何应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难度大、复杂、花费时间大 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少、案例少、如何共享集成与开发利用、建设 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差、学习机会少、任务重、应用时间少 社会环境 对中高级职称教师评价体系没跟进、中高级职称教师待遇低、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环境 领导观念意识、软硬件等不足、受中高考传统观念影响 组织实施 内容多、时间短、理论深、实践少、平台讨论要改进 六、关于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主管部门、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对资金的投入,完备教学条件;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注重实效,减少形式主义,减少低效高耗的评估检查;要多为中高级职称教师提供技术学习机会,让中高级职称教师多参与教学观摩课等活教研动;要建立合理、公正、完善的中高级职称教师评价体系。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重视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学校要加大软件硬件建设投入,制定措施,有效奖惩;要给予中高级职称教师时间上和政策上的支持,组织中高级职称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中高级职称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把教育技术渗透到教学中,积极参与学习学习,多交流,多研讨,多应用,做到运用、反馈、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 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加大资金投入,完备教学条件 多组织中高级职称教师技术学习 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改变教学评价的方法 其他(减少检查、保证学习时间、组织教学观摩课等) 学校 领导重视、改变观念、政策支持 硬件支持 组织教研活动 组织中高级职称教师学习 保证中高级职称教师学习时间、减轻中高级职称教师负担等 中高级职称教师 转变观念,把教育技术渗透到教学中 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与学习 其他(交流、研讨等)
七、关于进一步实施好学习工作的问题 调查显示,参训中高级职称教师对学习的总体感觉,对学习观摩课、案例使用、教学过程、考试,对学习使用的网络平台,对省教育厅及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福建教育学院共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共198条。具体情况如下: 要加强部门与主题 主要建议 总体感觉 时间要更宽裕、学习要更加人性化、作业少一些 学习观摩课 增加实践课观摩、福州市区如一中听优质示范课 案例使用 多用典型案例进行展示、评定、分析、整合课程 教学过程 班级规模要小、多组织学员交流、实践、点评等 考试 学习与模拟测试相结合 网络学习平台 提供网络平台让中高级职称教师长期交流、研讨 信息技术 增加多媒体制作、常用软件使用方面的内容等 省教育厅及市县教育局 领导重视、增加学习机会、分层次分学科学习等 福建教育学院 分模块分学科分学段学习、少理论多实践内容等 八、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前面学习调查反馈表明,中小学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习需求量大而学习资源短缺;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统一学习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实现学习目标;领导意识差而学校软硬件设施及网络平台建设不足;学习评价不完善与学习体系的规范化等。 (一)按学科对中高级职称教师分组 目前对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一般都是各科中高级职称教师集中进行,没有按学科分组学习。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学习具备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对中高级职称教师而言,对他们的帮助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他的教学质量。学习教育技术同样亦然。不同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在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针对各个学科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学习,对中高级职称教师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大,也更贴近平时教学。 学习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及其理论,和各不同学科中选取的典型教学实例。教育技术理论很多内容相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代表应用实例,学习人员需要利用有关于知识和经验很好地与学习内容结合,并在对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学习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为应与教学实践目标相一致,即在具体的教学中用什么技术来解决实际教学中教什么问题。案例有很强的学科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教学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应用在各个学科中。教育技术能力在具体教学中的提高体现为教学效果的提高,但不同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为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中所需要的技术也不相同。如化学与政治中高级职称教师,动画制作的能力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必要的。对中高级职称教师分组,可以使中高级职称教师只需要重点掌握本学科所必需的教育技术,同时节约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相同学科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可方便中高级职称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与研讨;案例的选取上的针对性使得学习课程的设计和组织上也更有针对性。 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按学科分组后,对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更贴近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更能引起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兴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意识和观念上作出改变,也就容易使得中高级职称教师将尝到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应用意识上。 (二)学习过程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分组后的相同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中建立中高级职称教师学习共同体或学习社区,通过他们彼此间的互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中高级职称教师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在由相同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中高级职称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共同体为中高级职称教师反思创造了更易发生的条件,中高级职称教师能力积极主动地利用集体智慧学习教学问题,可以充分调动中高级职称教师积极性,使其参与进来,能够很妈地利用中高级职称教师各自的社会资源,最终达到使中高级职称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将教育技术很好地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目的。这也体现在《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中。 (三)学习评价中电子学习档案袋的引入共同完成任务。 电子学习档案袋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活动、成果、业绩、付出、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反思等材料。电子学习档案袋不仅作为一种展示和储存学生作品的方法,在学生选择材料、创建、编辑和维护电子学习档案袋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技巧、过程、方式,还有人际交往、知识管理等能力将体现出来。 现在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大都为笔试和上机两部分,笔笔试偏重理论知识的考试,上机一是做出一个与教学相关的作品,如课件等。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如实地反映中高级职称教师真正的学习效果,它反映的只是一个形式化的应付考核的结果。若学习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没有从观念意识上转变过来,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进行评价可以获得很多我们需要的资料,如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学习操作过程、使用某项技术的频率等,以此来得到中高级职称教师的参与程度和他们对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的情趣和态度。 (四)学习体系的规范化 一是学习规划的系统性。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规划要坚持长期性、持续性和循序渐进性。要防止教育技术能力学习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应多体现人文的关怀,如对非专任信息技术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尽安排一些教育技术实践课程的内容,在时间上尽可能宽裕,在形式上尽量自由,但学习各阶段要充分体现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时间要求。这样教育技术能力学习的理念才可以真正深入人心,才不会出现学习和教学脱离的短期性行为。 二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要求。学习内容的层次性要求,既是中高级职称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也是按照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掌握基础不同,差异化教学的体现。在学习内容方面应该体现教育技术和理论的基础性、提高性和高级性三个阶段的不同考核要求。 三是培养模式的共性实践与个性展现。教育技术能力学习应该在能力标准和学习大纲指导下,体现区域个性和学科个性。培养方案应突出本区域各学科的优势方面和不足方面重点突破。同时实践表明,中高级职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习应以20-30人左右的小规模教学为宜。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