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新高考中的探究 姓名:施轶林
【内容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是浙江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新兴的高考科目,科目地位提升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校在2008学年两次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生的个别差异特性,进行分层协作教学的探究,这种模式将学生合理地分层,确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旨在同各位老师交流,从而一起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实施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 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 新高考 分层教学 一、我校技术高考备考及第一次高考情况 我校2010届高三年级共有17个行政班,共932名学生,由于生源问题近三年高考成绩一直处于全省中流水平;技术科师资力量情况为拥有5名信息技术专职教师、1名信息技术兼职教师、2名通用技术专职教师和3名通用技术兼职教师;拥有3个多媒体电脑教师(分别建于2001年、2004年和2009年)和一个通用技术实验室(建于2008年)。 我校在首次技术高考中取得了以下成绩(考试时间2008年10月):信息技术全校实际参考人数375人,平均分为86.5,其中满分1人,90分以上163人,70分以下9人,最低分2个56分(都是兼报美术的);通用技术高考,实际参考人数186人,平均分82.4,其中最高分1人96分,90分以上33人,70分以下12人,最低分2个均为55分。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分层教学 场景一:在一堂信息技术高考复习课上,教师布置了一项操作任务,有的学生较快地完成了任务,抱怨任务过于简单,闲着无事开始玩起了打字游戏,而有的同学眉头紧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场景二:在一堂信息技术高考复习课上,许多同学遇到了一些问题,此起彼伏地举手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穿梭于机房的各个角落为学生解答问题,老师疲于奔波,而真正能得到解答的学生却寥寥无几,40分钟的操作课很快过去,课堂效率却低下…… 高三阶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一分一秒都是如此珍贵,用“惜时如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从上面两个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高考复习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种种原因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受地区经济、教育观念、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目前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14.5%的学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其余85.5%的学生到初中才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这部分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在初升高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开始“突击”学习的);12.8%的学生家庭已经拥有电脑;大部分学生从高一通过信息技术会考之后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整个高二学年都处于计算机知识快速遗忘时期;而少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对信息技术高考复习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高考复习操作任务往往“一刀切” 由于信息技术高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从报名、复习到考试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因此我校主要采取“操-讲-练”的教学策略,重点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上机操作练习的任务往往“整齐划一”,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学习能力高低,课堂上 “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复习备考。 三、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模式教学 分层教学理论的奠基人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他提出的教学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理论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它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一)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准备阶段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制作了几个不同功能的文本包,分别包含“学习向导包” 、“能力提升包” 、“帮助指导包” 和“自学演示包” ,作为每堂课所需的电子教具,贯穿学生的全过程。 1、学习向导包——引导学生明晰操作步骤 【示例】 《Excel图表的创建与美化》一课中“学习向导包”可设置成: 简要方法 操作步骤 详细过程 图表创建的方法 方法: 1.选取创建图表的数据源区域 2.按“图表向导”的四个步骤创建图表(①图表类型②图表数据源③图表选项④图表位置) 图表美化的方法 方法:多尝试使用右键,“右键无处不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分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新高考中的探究(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