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型学习菜单”的设计思路]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多以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主,软件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而教材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因而课与课之间的知识点既有重叠,又有不同。因此,笔者预期的“菜单”设计将从两个维度划分,既要从学习的连贯性考虑,又要体现知识的结构框架。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word制表”的学习中,预设的树型学习菜单结构如下图(图3): ——表格左侧为树型知识点结构表,它打破了课本原有的知识点顺序,体现的是有关Word制表的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用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层次关系。 ——表格右侧是按教材划分的不同任务项,对应教材的操作任务,有《课程表》、《作业本》、《通讯录》、《月历》、《象棋》等课内容,而这些标题在学生刚拿到学习菜单时是不显示的,待完成相应科目后,由学生填写,从而理解并衍射出Word制表的应用范围。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对这些操作任务重新进行编排和处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或调整任务的内容。而对应的课目下方则为这一课例中所用到的知识点做标记。既可让学生了解制作表格的一般流程;也可作为学生自评,用于学习过程中的查漏补缺;还可作为学期考评的参考依据。 五、“树型学习菜单”的使用策略和效果分析 (一)期初导读 + 课堂引领 + 期末整理 ——重视知识整体性,帮助学生知识结构的搭建 信息技术教材在编排中,往往是通过一个个独立的课时任务为载体,进行某一软件或某一类操作技能的学习。学生既要能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又需形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因而我们从三个不同的教学时期对学生进行引导: 期初,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告诉他们大致任务,给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一个粗泛的框架印象;在具体课堂的教学中,逐步呈现相应的具体知识点,通过菜单对照,逐个落实;期末,学生有了一个个小学习任务的操作经验,在呈现的完整知识结构图中,对应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样“总-分-总”的呈现形式让教学目标有了前后呼应,对于学生完成期末综合性的任务来说,也会比较有条理。 【存在优势】和传统的教学相比,“树型学习菜单”的设计从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学习目标,把分散在教材当中的知识体系以体现结构层次的直观形式呈现给了学生,让孩子对于所要掌握的知识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原本,知识框架只是存在于教师心中,多数学生对于自身所学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任务表面,例如“学习了做课程表”、“我学会了做月历”,而通过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对照,让学生能跳出实例,找出表格制作的共性,从而引导孩子日常应用的延伸。 (二)教学前测 + 课堂反馈 + 查漏补缺 ——正视学生差异,让孩子在学习中各取所需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把学习菜单作为教学前测,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软件的操作都是相通的。有许多知识点,完全可以通过知识的延伸来掌握。像在新课教学之前,让孩子对知识点先进行了预测和自评,等教学后再进行一次自评,这种形式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更容易找准重难点。如右图为我校另一位老师设计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七册第二课学习菜单(六上年级),左侧列表为本课涉及的树型结构知识点,右侧分为了“学习前”和“学习后”两栏,通过前测能让学生发现FrontPage和之前学到的Word、PowerPoint等软件有不少操作是一致的,也能减少本课在学生心目当中的新授知识点的量。 还有一种在菜单对应的知识点中标注课本页码的形式,可以让那些能力弱的孩子,在时间久了知识点有所遗忘时,还能快速寻找出解决办法。 【存在优势】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菜单选择,可以让不同的孩子能有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尝试方向。对于能力弱的孩子,若是有其中某一个知识点未能及时掌握,会导致课程表、作业本、月历等多个任务均无法完成,而知识点的对照梳理,可以帮助他们找出具体出问题的环节,从而避免多次失败造成的挫败感。以往,总有个别学生在无法完成作业时,说不出具体原因,只知道“不会做”;通过学习菜单进行查漏补缺,就能让孩子逐项核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完成课本上的任务绰绰有余,因而他们在达成既定目标后,可以对照学习菜单的未学知识点进行尝试和探究,也可以研究知识的迁移或是某一块内容的深化,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学生自评 + 教师考评 ——检测学习效果,自我反馈和学业评定相结合 在每个任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随时可进行自评记录。看到已掌握的知识,他们会更有成就感;对于未掌握的地方,也能明确知道问题所在。右图是五年级学生对于本菜单的另一种使用方法: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后,相应标注用到的知识点。这便于学生归纳PPT制作的大致流程。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主动自评,但是对于老师的评分却是很在乎的。谁得到的章多、谁提前学会,都是学生热衷的竞争内容。因而既是评价手段,又是激励方式。 【存在优势】 “树型学习菜单”并不是单纯地呈现给学生,而是具有互动性。作为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及时记录自己掌握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孩子进度并不会完全相同;而作为教师则可以以此为反馈,了解班里不同孩子的学习状况,检验教学实效,从而对自己的后续教学及时补充或调整,同时也可作为学生期末考评的参考依据。 (四)整体呈现到单课落实 VS 单课呈现到整体梳理 ——教材钻研,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 一开始,学习菜单的设计形式是直接将完整的知识结构表呈现给学生,然后课堂教学时可以对应找出相应知识点,了解它和其它知识点的关系。 而有的老师觉得期初就呈现了全部的知识点,会让课堂失去悬念,因而就有了先单课呈现知识点,然后逐步填充到整个知识体系中。 当然,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但都不会违背学习菜单的本意。 【存在优势】“树型学习菜单”的设计本身就是一次对教材的再次研读,它以整册教材为规划背景,以具体任务为规划线索,这种能贯彻全册教学任务精神、又对具体课时具有指导意义的备课机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整理和分析完整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与教学的联系,可以提升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渗透整体思维的意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研究教学。 应该说,“树型学习菜单”是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改变,同时结合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尽管如今的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继续,“树型学习菜单”将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这一过程也将促进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书目】 [1]钟启泉、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学科教育展望丛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盛群力、马兰 主译.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7. [3]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盛群力、褚献华.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6] 倪金华.“菜单式教学”——在小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选择性学习”探索[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10. 【附页】 附1: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教材 树型学习菜单例 附2: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教材 树型学习菜单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