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境导入引发的思考 摘要: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情境导入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我们信息教师的情境导入就如人类的日常呼吸不可缺少。如果只是简单的呈现各个知识点,教学效果就会比较低。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总是离不开一个精彩的情境导入。本文中笔者以自身所见所闻以及所上的日常课、公开课等,结合参阅各类杂志文章中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导入一些理念,阐述了笔者的一些想法,以供大家探讨。希望广大的信息教师能更加完善的利用情境导入,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字:信息技术 情境导入 引言: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合理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们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而目前每个班每个礼拜只有一节课,很多时候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意犹未尽。因此如何能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以便能把整节课上的更有效率,充分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是我经常考虑的事情。所以一个精彩的情境导入成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授课目标的“纽带”,一个好的纽带就使我们的上课成功了一半,本文试图从实际教学出发,探寻对情境导入的一些想法。 善用故事,寻找适时的切入点。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可以把老师要表达的问题或则知识囊括在小故事里,如果能配上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声音等等制作出来的情境导入,则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在上了小学信息技术画图《美妙的海洋世界》这一课后引发了思考,望和各位共同探讨。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为学会用“百度”搜索图片并获取到画图软件中,并能用“画图”软件对网络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和修改。包括图块的操作、定义图块、移动图块、改变图块大小和对图块进行复制与粘贴操作等四大部分。在写教案时,我设定的情节是这样的——开始的情境导入是出示(如左图)一副海底世界图片,问学生是否漂亮,想不想自己做?学生一致回答:漂亮,想。然后我趁机引入本课内容。但让我意外的是正式上课导入的时候学生的回答缺显的的有气无力。 虽然课还是完整的上了下来。但课后的反思让我对这个引产生了动摇。难道是我的导入不够漂亮,或是学生的情绪不够饱满?带着疑问,我私下询问了一位同学,结果同学回答我说,这样的是不是,好不好的导入看的太多了,没劲!为此我考虑重新设计导入 经过考虑,我把情境设计为如下,用一副图引出一个故事,让这个故事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幅有趣的学生作品——“海底世界”,(如右图 )请学生欣赏。然后着急疑惑地问:“我们的尼姆宝贝要被大鲨鱼追上了,情况十分危险,请同学们帮一帮尼姆”。然后趁机导入移动图片等概念,结果这个情境设计引起了同学们较大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接下来的任务驱动中较好的完成了老师的布置的任务。
二、切勿过犹不及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往往会创设比较华丽的情境。虽然激发了很高的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个兴趣缺不是学习兴趣,而是对华丽的漂亮的情境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创设的情境时候就要以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兴趣为主,切勿过分的强调导入的情境的课件特效或动画等,应当仔细斟酌情境的素材,是否能正确的引发学生的有效兴趣。 去年来我校试教的一位老师的导入让我记忆犹新。他所上的是第二册里面的一课打字练习“跟高手过招”,该老师导入的时候采用的是自制的课件,借用科幻世界的吸引力,描述了一个需要未来战士的内容。但是如何才能成为未来战士,就需要同学们打字消灭敌人过关。因为煽情的故事情节加上华丽的背景图片,学生的注意力立马就被吸引了,当我还在心想有了这么好的一个开端,接下去应该没问题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在下面讨论类似的游戏故事情节, 而等老师一放开控制,学生就像上足了发条似的。毫不顾虑指法对错,抢着完成任务。事后我们讨论学生的反应时,他觉得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热情,应该在课件中再加上一点操作规范的内容,譬如指法错误就会误伤到伙伴等想法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三、结合生活,更有吸引力 很多课程导入的普遍做法,往往就是老师设定一个虚构的场景,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遇到能结合生活中的事情、再加上点运气。创设出来情境可能就是精品了。 在一次区内教研活动中,新城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的情境导入堪称神来之笔。他所上的是我们第四册里面的一课PPT内容“规划一个城市”。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规划城市建筑物的位置。 他利用他们所处新城区的地理优势,给同学们铺设了一个真实的场景:新区的建设局请同学们分组对自己所在新城区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指出这样规划的理由。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在组内对规划的可行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得同学们的规划近乎完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我在上同样的这一课的时候创设的情境,考虑的不够,缺少了现实场景的融入,设计的比较空洞。两相比较之下就感觉对学生的吸引力差上好多。 四、情境导入的延续以及流畅的衔接 大家一般都在正规的上课上都会用到情境导入,但较多的老师往往只是在课堂开始部分来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却没有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间延续自己精心设计的情境,我认为这个属于浪费,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可以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是用来导入,有点浪费。. 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我们一般都采用任务驱动法,把各个知识点转化成为对应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学习知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学生只是被动的在完成一个个孤立的任务,或者前后联系的任务,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些任务。而有的差生在当前任务还没完成的时候,教师由于时间关系为了下一个任务环节不得不进行屏幕切换。经常会给课堂的控制带来麻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清楚各个任务设置的目的,并通过这些任务创设一些小场景来过渡各个环节的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我还记得我去市里听的一节课,上课的内容是“故事配画”,也是锻炼学生在画图软件上的一些操作能力。上课教师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小组模式,每组五人。然后出示了一个小鸭子找妈妈的故事,精彩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描述一张单独的画图让学生来练习,而是把故事分成了五个小场景来对应每组的五个学生。每组的小队长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个人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组同学都是团结一致,热情高涨。在团队合作的努力下,在互帮互组的效率中,老师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五、想法探讨 以上只是笔者自身的一些思绪。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都是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的驱动力,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有效兴趣将是我以后思索的方向,一个老套的情境,不一定就会效果差。但是一个再好的情境套路,如果一直用,效果肯定会慢慢的变差。当然信息技术课的导入方法有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会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灵活设计。希望每个老师针对每节课都能找到灵活有效的导入手段。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