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管理原创毕业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下载
|
教育管理原创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免费教育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
教育管理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免费教育论文
-> 心理因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心理因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本文ID:LW13915
心理因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心理因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不知不觉融入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正在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众所周知,跟很多新生事物一样,计算机在对人类社会带来高效、便利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而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对计算机的价值产生错误地认识,价值观认识的错误,会影响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情绪,态度。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养成良好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情感的熏陶,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气氛更为融洽,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心理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关键词: 动机 兴趣 意志品质 性格 习惯
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中国古代有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外在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而心理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是以坚韧不拔的方式还是以畏却退缩、望而生畏的方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去干,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良好的心理因素是提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主动学习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各门学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的教学中的作用是更是不容忽视。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的价值观,还要让学生们有良好的心态,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去以顽强的意志攀登科学的高峰。 一、激发学生学好信息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学生个体产生行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在生活中,人的行为动机是极其重要,对小学生来说,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直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受着两种因素制约,一是智力因素,另一个是动机和兴趣(也就是非智力因素)。教师不可能从外部给学生智力,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无法更改,更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予学生内在的驱动和激励。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较高,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一定正确,有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不是一门与语文、数学相同的学科,有些学生单纯的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娱乐课,动机的不正确,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第四册书学习网络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动机不是很好。为了弄清楚学生学习网络的动机,我对小西湖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
小学生上网干什么(%)
回答人数 查资料 聊天 游戏 漫游 新闻 听音乐 发邮件 交友 娱乐片
共67人 65.7 50.7 86.6 22.4 7.5 46.3 18 20.8 11.9
由以上图表可见,小西湖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在网上从事最多的活动是玩游戏,比例高达86.6%。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上网指导,使其做到适当和自制是非常急需的。
其次,小学生上网学习、查资料的比例也很大,占65.7%。说明网络在辅助小学生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小学生现在触网的机会非常的多,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研究小学生在网上干什么、怎么干凸显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会看到网络积极的一面,有意义的一面,培养学生对网络正确认识,而不是只看到网络娱乐的一面,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网络的价值。学习其他内容也是一样,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价值,认识它的普及性、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的途径,针对电脑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将电脑的价值充分展现给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电脑是势在必行。例如在教如何使用邮箱这节课中,如果教师按照书上的内容将给学生听,学生就体会不到邮箱的价值,甚至有些学生觉得学习邮箱没有用,但是如果教师对于学习邮箱加一个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邮箱发祝福,通过邮箱提问,或者通过邮箱宣传自己,在任务驱动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邮箱,学生们可能就会看到学习邮箱的实用性,从而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动机的提高就会影响到效果。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兴趣与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是对某种事物具有认知欲,甚至爱好意念,就形成了兴趣。而有了兴趣,动机也会伴随产生,并为体现这种情感上的倾向而在实践活动中去开辟出发基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每个人学习积极性的启动点,特别是自主学习的启动点。学生对计算机本身一般均有点兴趣,但要把这种模糊的兴趣转化成学习计算机课的直接兴趣,存在着一个转化的过程。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年级成反比的现象存在,年级越高,上计算机课兴趣就越低。改进计算机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兴趣真正能转移到计算机课学习上来,是当务之急。旧的计算机教学法往往注重概念的阐述,操作方法的讲授,过分注重教,教学过程又过于“程式化”。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只能洗耳恭听。教法的呆板,使听课的学生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便冲淡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对这种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以“学”为主,而不能再以“教”为主。要打破固有的“程式”。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制造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件演示,力争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增加了。 在激发学生兴趣时,一定要“还时间”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的兴趣能持续下去,关键是要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有充足的自学时间。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知识积累。要相信他们能独立,或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例如,在学习“字处理”图形和艺术字时,在设计的“问题情境”——制作“小贺卡”中,就采用“先学后教”、“ 设计方案”、“ 尝试操作” 、“作品交流”等学习方法。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上有关的内容,设计好方案,然后上机尝试操作。学生看到通过自己学习和操作,都有收获,兴趣盎然。可能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这时教师可加以必要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艺术字的颜色和填充颜色,学生有用软件中调好颜色,有用自己调色的,也有用“带图案”颜色的。填充色有用单色,也有用双色或带纹理的。图形除了采用软件中带有的剪贴画外,很多学生还采用“画图”软件来自制具有原创性“图形”,以表达学生自己的个性。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制作“贺卡”,既学会如何使用了图形和艺术字,又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影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说明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作用。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强的学生,有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自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强化动机、巩固兴趣,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则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久而久之,自尊心受挫,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就受到影响,以致完全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首先,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起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其次,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以及学生学习自己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炼意志。再次,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具体指导学生,介绍锻炼意志的方法,及时进行勉励或批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坚持到底,达到目的,使他们体验到克服困难而获得胜利的愉快情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至前功尽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操作,一丝不苟、持之以恒。例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键盘指法并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直至实现“盲打”,通过启发引导、严格要求,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得到磨练,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当然,每个学生的意志类型和发展水平是有差别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控制能力;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当激发其坚韧精神;对于胆小、犹豫不决者则要培养其大胆勇敢和果断的品质……。总之,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选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也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思考才能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四、情感熏陶,塑造学生良好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有核心的心理特征。人的两种典型性格是:一是外向型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开朗;另一种是内向型性格,特点是沉稳、好静、含蓄。具有良好性格的人,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能加强自己的道德和文化修养等。因此,如果小学生能培养起良好的性格,就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并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并加强自己的各种努力。这一切都有其积极意义。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性格的差异是复杂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待社会、学习工作、自己等现实态度上,表现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特征上。不同的性格虽然与一定的遗传素质以及气质有关,但是性格具有可塑性,是完全可以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形成、发展的。这当中,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对正在处于形成过程中,有着更大可塑性的学生性格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别是培养他们勇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满足于课本里的现成结论,敢于对教师答案提出异议,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上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不轻易受次要因素所干扰,而支持自己的观点。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反以盲从,勇于创新,只要学生培养起这种勇于探索,独立自主的性格,那么,就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如制作小报这项操作过程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学生同作小组合作,一起设计小报提纲、内容,搜集资料,素材,最终完成小报制作。小组合作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供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小组合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塑造。
五、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人们日常行为中一种生理机制上的条件反射,能比较固定地去完成一种程式的动作行为。习惯对人的行为来说也很重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要从最基本的技能操作习惯抓起。例如,上机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去做,开机、关机、操作、存盘等都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马虎不得。另外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特别应当注意学生用电脑的姿势,一是保证学生骨骼发育,二是保护学生视力。总之,在计算机学习和操作中,一丝不苟的学习要始终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结束语:上面我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因素的几点看法,希望由此能够引起大家对培养心理因素的重视,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计算机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学生应付未来社会挑战的一把利器,也会成为射向学生心房的一根毒针。它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传统的信息课教学面临危机,对教育变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问题和失范现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思考,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动,敢于面对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进行全面的干预,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观,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显得很有必要。我们强调培养学生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特有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在教学中与心理因素同步发展,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心理因素,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智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005.9.16 2.梁秋然,用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005.6.17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
(充值:元)
心理因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
本论文《
心理因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实践应用
》在
免费教育论文
栏目,由
教育论文网
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jylunwen.top 更多论文,请点
教育论文
查看
上一篇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先做后学..
下一篇
:
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究
点击查看关于
心理
因素
信息技术
学科
实践
应用
的相关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教育管理原创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
体育教育论文
免费教育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原创毕业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