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WebQuest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徐丹娜 慈溪市横河初级中学 一、引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仍是填鸭式的,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加以示范演示,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一步步完成每节课的要求。这样只是完成了课程的最基本的要求,并没有达到信息技术最终的教育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因此WebQuest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二、WebQuest教学模式 WebQuest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方式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网络资源为工具,辅以多种学习方式。它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近几年被国外教学人员广泛采用的新型教学方式,适用各学科的教学。它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通过呈现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完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项目,另外,由教师制作课程资源或是网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因特网导航资源,从而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将WebQuest教学用于信息技术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按照我国国情,学生的技术水平较不均衡,且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以及实际操作中硬件条件的局限性,固在每个模块上的内容相对简化了,以符合实际的教学现场。 因为中小学生的能力有限,采用WebQuest教学过程中,实行小组合作方式,这样能促进任务的完成。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分组,每组4-5名学生,使每组的整体水平比较均衡。每组指定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各个组员的任务。其次,在WebQuest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开放式的,学生为查询资料、相互交流可以自由走动,向教师咨询,这与传统教学有着巨大差异。 我们知道构建WebQuest课程有六个模块: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我在沿用WebQuest的六个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分析的模块: 1、导言,这部分由教师完成,主要是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最终明确提出须完成的任务。 2、分析,在任务之前,先安排一个分析的环节。针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分析完成这个任务的步骤及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3、任务,对学习者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体现学习的结果,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学习目标。 4、过程,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原先所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以及就每个步骤向学生提出建议与策略。 5、资源,这是实施WebQuest教学的关键,即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信息导航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给予适当的资源,首先是传统的印刷资料。这里必须说明,各年级段的学生将教材统一放在电脑房内,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参考到整个学习阶段的所有教材,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同时,在电脑房设置图书柜,摆放相关的参考书籍,使学生的资源不只局限于网络。 教师在预先创建的教学资源或是网站内,针对每个任务都有单独的栏目,栏目中应包括相关网站的链接,搜索类的:百度、搜虎等等,技术类的: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等网站,根据不同的任务提供相关的参考网页予以链接。也可以插入些“锦囊妙计”,将学生常遇到的一些具有难度的技术性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作品类:可以提供多种最终的作品展示,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及灵感。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避免了盲目性。 6、评价与小结,由于WebQuest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将一个任务分成几课时来完成,间隔时间较长所以每节课的评价和小结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就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做好每节课的小结工作。 7、总结,在每个任务完成后,由组长对自己组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简单评价,安排一课时,由各组进行成果展示与阐述,包括各组员的任务,所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 三、WebQuest教学设计实例: 所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七课《画龙点睛——文本编辑》,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Photoshop进行文本编辑。按教学目标调整了教材内容,将本课的任务设置为制作杂志封面,为了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一任务,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按照WebQuest教学模式,通过导言、分析、任务、过程、资源、评价、总结等环节,使学生自主在网络中搜集整理信息,并运用以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最终实现成果展示、评价,从而达到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一.导言 1. 教师展示精美的杂志封面,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教师提出任务:利用Photoshop各小组完成一份杂志封面。 二、分析 1、教师提问:一份杂志封面,它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 学生讨论回答:杂志名称、背景图片、推荐文章、书刊等 2. 教师:杂志有很多种类,如美容、文学、服饰、漫画等,因此制作杂志封面前,还要确定杂志的主题,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各组确定一个主题,再构思基本的版式。 (学生讨论,构思基本框架) 3、教师进行小结,分析制作流程。 三、任务 学生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能完成“利用Photoshop制作杂志封面”这一任务,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学会利用Photoshop添加文字,使杂志封面更加完整。 2、通过对文字属性及图层样式的运用,使文字具有特效性。 3、为使文字有更多后续处理,学会将文字图层转换为普通图层。 4、通过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协作精神与团队精神,通过封面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过程 1、明确制作步骤: ①、在网上选择下载与你主题想符合的图片作为背景图片,可运用所学技术对图片进行编辑及美化。 ②、利用Photoshop中的文字工具,设置文字属性,添加杂志名称及推荐文章等相关文字内容。为使你的文字字体更加多元化,可以下载并安装更多风格的字体。 ③、为了使文字更加生动,你可以使用“图层样式”使文字进一步美化。 ④、如果你想使你的文字更加与众不同,你可以将文字图层删格化,然后加以形变或是滤镜等后续处理。 2、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由组长进行分工收集资源,如谁收集图片,谁收集文字、谁收集安装字体等等,组长做好记录。 3、同组整理、处理收集到的素材,交流意见,分工完成整个任务。如谁处理文字,谁处理背景图片等,由组长做好记录。 4、小组汇总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5、利用教学软件上交各组最终作品。 五、资源 教材和相关的课外读本。 教师提供的相关学习网页资源、包括各类搜索、技术类网站的链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的“锦囊妙计”。 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 向教师咨询求助。 六、评价 任务:利用Photoshop制作杂志封面 项目内容 评定(3,2,1,0) 自评 师评 是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是否利用各种资源查找信息 杂志主题是否明确 背景图片处理是否恰当 是否使用其他字体,效果如何 文字“图层样式”处理效果如何 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小组合作的效果如何 其他附加分 意见与反馈
七、总结 各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阐述制作过程、组员分工、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讲述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 全班评议,选出最佳作品。 教师进行总结。 相对于完整严格地执行WebQuest教学,我所采用的WebQuest教学方式更容易实践,更符合实际的教育现场。相对简化了的WebQuest教学,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学生技术水平不平衡的现状,同时也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每一位学生所分配到的任务,都影响着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虽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开始可能习惯性地向教师求助。这时,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如网络或是“锦囊妙计”等方式,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这种WebQuest教学,使学生在资源丰富的网络中,针对需要解决的任务,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扎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必受课本或课堂的约束,拓展了知识面。而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建构知识,达到了培养信息素养目标,逐步习惯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参考文献和网站: [1] 柳栋.Webquest在大陆的实践 [DB/OL]. [2] 蒯红良.身边的行程问题 [D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journey/journey.htm#任务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