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才能“无患” 徐跃
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这就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一本书一台电脑一节课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对课前、课中、课后乃至教师自身素养等各个环节和因素的精益求精。而课前的准备,作为诸多环节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备,不是指简单的备课,而是要联系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准备、制定一套乃至多套合理的预案,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避免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麻烦。 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工作的时间不长,经历的公开课也不多,但是回顾一年多来的教学生活,一幕幕镜头仍然能够清晰地浮现眼前,令我深思并有所感悟。 二、案例描述 1、案例一:使用辅助网站,进行装机配置单的设计 这是初一第一学期一堂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内容是“学会组装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系统有所了解,并且通过教师的实物介绍,对主机里面的一些主要硬件设备以及常用接口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动手进行简单硬件的插拔,对计算机的组装有了亲身的体验,可以说学生对组装计算机的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候教师只要创设一个恰当的情景,提供相应帮助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电脑配置清单的设计任务便能够水到渠成。 师: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师:大家回答的很好,我们说,硬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而软件则是灵魂,当我们想要去新配一台电脑的时候,首先是不是要把基础打好呢? 生:是! 师:那么,能够帮我们电脑打基础的硬件主要有哪些呢? 生:显示器、硬盘、光驱、CPU……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学校机房的电脑比较旧了,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学习,学校决定为计算机房新配置一批电脑,现在就请大家说一说,对新的电脑有什么好的建议和要求? 生:速度要快一些、显示器要大一点、要能放DVD的光驱…… 师:刚才,同学们对学校将要配的新电脑都提了很多要求,老师把这些要求综合了一下,希望大家当一次小小计算机采购员,通过太平洋电脑网的自助装机页面,完成一张配置清单并保存到桌面。具体要求:1、整机价格低于…… 一切均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着,学生们的热情也很高涨,边观察着各个硬件产品的参数,边争论着用哪个牌子的哪个硬件性价比更高,而我,也因为这热火朝天的气氛洋洋得意。突然,有几个学生叫起来:老师,我们怎么不能上网了? 我的第一反应:学校的网络又断了?不对啊,还有很多学生在正常的上网做任务呢!难道是部分学生的网络连接有问题?仔细检查了每个断网学生的电脑,没有问题,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交换机上。由于条件的限制,机房的交换机就直接放在地上,学生好动,上课的时候脚经常会碰到,导致了交换机接口的松动最终断开!毛病找到了,网络也恢复正常了,但那些遭遇了断网事件的学生,积极性明显减退了,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草草把任务完成了事,有的干脆抛开任务直接开始上网了。 案例一分析: 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很不容易,由于硬件的问题,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又把积极性打击的荡然无存,真是得不偿失。 2、案例二:同时申请同类型电子邮箱,造成网络拥堵 这是一堂城区的新教师汇报课,内容是收发电子邮件,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是利用“天天向上”节目视频的导入,还是利用传统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比较来说明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每一个环节都相当顺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涨,转眼就到了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环节了。 师:同学们,我们要发邮件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有一个邮箱,可以到Internet网上去免费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帐号。这个帐号相当于邮局的一个信箱,而密码就是自己邮箱的钥匙,给别人发信,就要知道对方的邮件地址,而收到信的人,自然会看到你的地址,于是就可以建立通信联系。下面我们先来申请一个免费邮箱。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很多,国内的主要有网易http://www.126.com/,搜狐http://mail.sohu.com/,新浪http://mail.sina.com.cn/等。我们现在就去126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好吗? 生:好! 这一部分由于每一步网页上都有提示,我只用帮助的形式提出在邮箱申请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环节,而绝大部分内容,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室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有学生纷纷抱怨起来:网速怎么那么慢啊?页面怎么半天都打不开啊?有少数缺乏耐心的同学,甚至直接把申请邮箱页面关掉,顾自己玩起小游戏来。 案例二分析:老机房的上网环境,一般都是通过一台宽带路由器来实现的,如果几十名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上网操作,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3、案例三:考虑学生水平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关注困难学生 还是在那堂城区的公开课上,本来设计的是当学生们完成电子邮箱的申请后,请几位同学公布自己的新邮箱地址,然后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师:老师发现有不少同学已经成功申请了自己的电子邮箱,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来公布下自己的邮箱地址。 生:我的邮箱地址是…… 师:下面,我们根据前面几位同学公布的邮箱地址,来说一说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 生:中间都有个“@”符号。 生:@前面的内容都各不相同,@后面的内容都是126.com。 师:大家观察的都很仔细,说的也很对,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由三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表示用户名,后面一部分表示邮件服务器的域名,中间用“@”隔开。我们申请邮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收发邮件,不管是发送还是接收电子邮件,我们的第一步都要用密码这个钥匙把邮箱打开,即登录邮箱,现在,就请大家登陆刚申请好的邮箱,来熟悉一下这个新朋友吧。 生:老师,能不能等一下,我还没申请好。老师,我一直申请不成功,能不能帮我看下。 教室里冒出几个怯生生的声音,打断了上课的进程,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再去一个个指导他们完成邮箱的申请,时间肯定是不允许了,所能做的,只是草草补救。 师:如果没有申请好邮箱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旁边的同学是怎么操作的。 案例三分析: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根据他自身的素质和以前所受的教育及学习的态度不同,肯定有所差异,同样是申请电子邮箱,有的学生能轻松完成,而个别学生却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进而影响到下一环节的学习和整个课堂的气氛。 4、案例四:初三综合素质测评复习课上的提问 自己带的初三马上就要面临信息技术综合素质测评了,因为是第一次带,心里难免忐忑,在复习的时候,也格外仔细,并不是简单的发下资料让学生背诵,而是认真讲解每一个题目,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当讲到“提出存储程序和二进制系统的人是冯·诺依曼” 的时候,顺便把相关的知识点都讲了一遍,如什么是二进制,为什么计算机内部要采用二进制等等,当我觉得该讲的都已经讲好,准备进入下一题的时候,突然有位学生提问说:老师,帕斯卡是哪国人啊?他这么一问,全班同学都抬头看着我,想从我这里得到答案。帕斯卡?在哪儿呢?我仔细一看,原来选项B就是帕斯卡,大脑开始飞速地工作:好像他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而物理学上压强的单位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他具体是哪国人,我还真没注意过。结果是只能简单介绍了帕斯卡的成就,并对学生说,帕斯卡是哪国人,这个并不重要,也不在我们考试范围内,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己去查下资料。之后便听见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发出轻蔑的嘘声。 案例四分析: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比老师要活跃,积极提问是一个好现象,而作为教师,应该珍惜并好好利用。 案例反思 针对上述情况,我充分体会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自我完善: 1、课前检查软、硬件环境,并合理安排因设备故障而无法正常学习的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特殊性,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外,还应该掌握一套扎实的计算机故障判断和排除技术,并在课前对软、硬件设备做好细致的检查,同时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突发故障处理预案。对于案例一中出现的情况,首先应该根据交换机所处的位置,考虑到发生故障的机率可能会比较大,在课前就做好相应的检查和恢复工作。其次,当问题发生时,不应该只顾自己排除故障,而把学生抛在一边。可以先制定这样的处理措施:如果发生故障,学生无法通过网络进行配置清单的制定,教师可以发下一份有常用硬件及其型号、价格的电子清单,让学生从中选择,继续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情绪不至于受到很大的影响,相应的任务也能及时完成。 对于可能引起网络拥堵的多人操作,提前做好准备 一般一堂信息技术课都会有几十个学生参加,如果这么多学生同时上网的话,对于机房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来说,肯定会产生网络的拥堵,影响各个环节的正常时间安排。就案例二来说,上课所用的机房条件还算是可以的,即便这样,同时申请邮箱的操作也对网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更不要说是条件比较差的机房了。在评课时,一位老教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你们能在课前搭建一个电子邮件服务器,这节课就能上得比较完美了,可惜你们都没有想到!是啊,老教师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利用信息技术老师技术方面的优势,去预防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是非常必须的,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要全面考虑将会发生的情况,更不能怕麻烦,抱着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去对待,这样,意外才能越来越少,我们的课也才能越上越好。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技能水平,重点关注困难学生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由学生的学习背景、态度、方法、能力、兴趣、技能等来决定。学生之间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问题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因势利导,克服这种差异性所带来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而关注全体学生,也是新课标里明确提出的要求。就上面这个案例,如果我在课前就考虑到有个别学生可能因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电子邮箱的申请而延误后续的学习进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我可以事先申请好几个公用的邮箱,以便给这些学生需要时使用,这样既暂时解决了困难学生的问题,又让整堂课能流畅地进行下去。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避免学生产生信任危机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激发出新思想、新创意。”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今天,经常会出现意外。当这些“意外”不期而至时,我们不应敷衍了事,更不应视而不见,应该视其为宝贵的机会,有效地加以利用!而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日日去准备,时时去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学生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既保持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老师有相当强的信任感,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 最后,借用古人的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想所有教师都应该深有体会:即使认真准备,有时还教得不成功;而不准备,就会更加没有把握。如何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如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做到有“备”无“患”,我想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深思和不断反省的问题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