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献综述
计算机软件辅助语言教学(CALT)又称为计算机软件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 ,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软件辅助外语教学,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者是通过原有语言知识结构和新的语言输入相互作用建构他的语言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中心是意义建构,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 这五大特征正好与Warchaucer(2000)归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特点遥相呼应:①使学生投身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各种有一定难度的真实任务或解决难题活动中;②指导他们分析实际交流中的语篇内容、意义结构、语用特征、句式用语等,并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知识教学。(顾佩娅 方颖,2003)[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与网络极大地改变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方式。互联网上的大量真实语料将为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非母语英语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在新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这场影响深远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倡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需要自定课程修习计划,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高中英语课程既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这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变革。(余文森,2004)[3]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还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在词汇与阅读方面提高了对高中生的要求。《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4]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读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能根据语境中较为明显的提示和构词法知识推断少数生词的语义或初步确定语义的范围。”而高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毕业生(八级)要求达到的语言技能目标要求:“能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 [1]
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教学的要求很值得我们探讨.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校本教育研究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的余文森教授在谈到校本教育的定位时指出:校本教育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研究,实践性是校本研究最根本的特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余文森,2004)[5]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校本教育研究可以采取多种合作研究模式: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通过互联网合作共同开发课件,或教师与专家合作。这种模式将有利于拓展教师校本研究的视野,弥补研究经验的不足。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