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35
论教师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摘 要]制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当前的激励制度在制定、实施、完善等方面存在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这就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并严格执行。激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与途径。通过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并注意适当适时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以激发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学校 激励 制度 公平 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学校管理必须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制度保障”。可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学校管理和激发教师潜能中是极为重要的。 各学校在普遍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为了加强管理的力度,学校绝大部分制度都被赋予了奖惩性,即激励机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上了钩。但从制度本身及执行情况上来看,的确有许多不尽人意。 一、教师激励制度现状剖析 1、奖惩制度的制定欠缺客观性。制定奖惩制度的主要原因是规范教师的行为,激励教师劳动的积极性。但有些学校领导在制度内容上过多赋予个人的旨意,过分突出了对教师的约束、限制和惩罚。把“治人”理解成“治物”,把“依法治校”变成“以罚治校”。这样,学校领导便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工作。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