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 声音—声波 液体 耳廓 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内耳 听觉神经 大脑 气体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学生自主而积极地整理了本章节所学习的概念,回忆了所学习过的重要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了科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了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以及认知结构。而这种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的长时间记忆,认知结构的存在便于概括理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评估概念图 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行体验,从而看出自己认知上的改变,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让学生绘制概念图,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中来,从而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概念图代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程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估,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㈠集体交流 概念图制作完成并不是概念图教学的终结,我们还要以此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工具。我们选取一些学生作品,由他们自己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概念图中的概念及其关系。如果讲解后,其他人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个概念图便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获得的认识和概念也是基本正确和完整的。再者,还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由于小组成员对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常引发激烈的争论与友好的协商,辅助学生头脑风暴的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合作交流的精神,获得更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㈡教师反馈 概念图不是简单的罗列知识点,而是学生思维火花的凝聚之作,它将原本存在于头脑中的概念知识摆在面前,我们可以通过彼此的位置、连线等观察到知识的联系。所以,概念图的绘制难度比较高,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教师在反馈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绘制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误的、遗漏的或者不适当的地方,要制作一份比较完整的概念图,必须经过修改,有时甚至还需要反复修改。当然这个过程也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通过修改,学生对各个概念及其关系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以前面的例子来说,学生制作的概念图,已经算是比较完整而准确了,但是此概念图还有缺点,学生容易将“音高”与“音量”这两个概念与其变化的原因混淆在一起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他们为这个单元作的概念图由两个部分组成,整体性还不够强,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并且更增强概念之间的整体联系,于是就出示了教师制作的概念图,让学生观察、分析。 教师把自己制作的概念图展示给学生,也就是把自己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好教师脑中的科学知识结构,外化并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对教师制作概念图的分析,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同时,内容更为完整、更严密的概念图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 在评估与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 ㈠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也就会产生一些不同结构与侧重的概念图。教师的评估,要让学生尽量发挥思考去进行绘制,充分表达出自己脑中的概念,而不能够强求形式上的统一,也没有必要统一,只要看他们的思路合乎逻辑就可以了。 ㈡概念图的制作,虽然允许学生有不同思路,但还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概念图要简洁、流畅,不能太罗嗦;最基本概念应该放在最顶端(若概念图是横向的,则的放在最左面),然后逐级展开。 概念图教学强调知识获得中有意义的学习和理解过程的重要性。通过概念图的制作,学生可以掌握课程的最基本结构,让他们看到这些科学概念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毫无联系、单独存在的单元,而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每一个概念都能在这个整体中找到它的位置,从而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同时,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还应当重视建立新概念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机会将已有的旧知识结构与新的科学概念发生碰撞,整合新旧知识,使学生不仅能够“举一反三”,更能“学一知二”, 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促使学生将科学概念内化,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学概论》——“概念图的教学” 2、“关注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傅雪松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