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学案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学案教学倡导师生平等,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理论知识的储备到操作技能的训练再到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教师有效合理的利用学案教学,既能提高教学实效,也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关键词】学案 专题 学案教学 建构主义 【正文】 一、何为学案 (一)学案的定义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通俗的讲学案应该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老师的教学内容。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以及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这样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还能培养技能,更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学案教学的优点: (一)学案教学有利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他们不会一碰到问题就问老师,而是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或者在学案中寻求帮助,学生有了主动探究知识的苗头。教师上课不需要讲的面面俱到,教的过精过细,那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适当的留些空白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即可。 (二)学案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普通的教案,教师是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而学案,教师负责组织调节,学生变成了课堂中的主角。这更能体现建构主义学说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法。也树立了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的教育理念。 (三)学案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形成了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的一种氛围。使用学案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编写教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学案,工作量较大,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互相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四)偶尔也占用了学生的一点课外时间,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课后无作业的情况。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把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或者把巩固练习留做课后作业,这样可以把更多时间留给课堂,弥补课时不足带来的一点遗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有效利用学案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