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管理原创毕业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下载
|
教育管理原创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免费教育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
教育管理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免费教育论文
-> 基于任务的数学课堂学习
基于任务的数学课堂学习
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有“事”做与兴趣、意义学习有很大的关系。但在数学课堂中,一方面学生有“事”做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即使有“事”,也是对老师“命令”的一种被动接受,而非学生主动承担的事。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能否把一些学习内容转化为任务。我采取的行动步骤主要三个:一是收集相关的成功教学案例,分析成功原因;二是分单元设计学生可做的课堂任务;三是进行小范围实验。
一.从案例中发现成功的因素
我花了一些时间专门收集其他老师“基于任务”课堂教学的比较成功的案例
比如有位老师在上初步认识圆柱体以及各部分名称之后,问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最想学什么?”学生回答说是:“怎样计算它的大小。”老师接着追问:“什么是它的大小呢?”有的学生回答说是“所有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是“总体积的大小”,答案有很多。因为知道学生以前接触过“表面积”的知识,于是老师就说:“今天我们着重研究它的‘所有面积的大小’,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圆柱体的表面积’。那我们怎么来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形成四人小组,利用手中的两张铅画纸,制作一个圆柱体。老师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四人小组在合作前先分好工;第二,在制作圆柱体的过程中,把想到的问题和注意点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学生就开始操作,操作完后,再把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交流讨论一下。这个环节结束后,老师又问:“通过刚才的任务的完成,你是怎样来计算某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呢?我们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才能计算出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请小组中合作研究,讨论一下。”由于学生有了之前动手操作、自己提出操作中所遇到问题的环节,再让学生讨论如何求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了,一下子把教学难点突破了。
我发现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具体可以干的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但同时也促进我队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如何保证课堂任务对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适合?
二、设计行动方案
我觉得基于任务的数学课堂学习必须关注以下基本问题:
1.如何将单元内容转化为任务?因为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转化为任务的。
2.任务的层次性应该怎样?任务应该是有层次的,可以分种类的。应该避免全班同学都完成同一个任务的做法。
3.如何保证每一个人都有任务,或者至少要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任务?
4.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选择了教材中一些单元进行了专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三、实践尝试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国标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需要花三课时:两节新授课加一节研究课。这一单元要让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时让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这单元我的实施过程如下:
1.第一课时
我按照由易到难的思路设计任务:
第一个任务:同桌2人用18根小棒(每一根代表1米),用小棒围成周长是18米的长方形摆在桌上,注意要把18根小棒用完。(设想: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开展第一次任务探究活动,虽然学生的任务探究结果可能是无序的,但这是学生真实的发现,是有效的经历过程。)
第二个任务: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不同的围法,把不同的围法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并且提供表格,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填入表格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学生的表格,评讲,重点让学生发现有序,序在哪儿?(设想:第二次开展任务探究活动,重点让学生体会“序”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强化“无序”到“有序”的理解,在活动中理解“一一列举”。)
第三个任务:布置即时练习:长方形花圃的景点旁边有一条小道,用24块边长为1平方分米的防滑地砖铺地,有多少种不同的铺法?(设想:练习可以用作巩固任务,让学生独立解决)
长方形的长/分米
长方形的宽/分米
长方形的面积
/平方分米
第四个任务:教学第2个例题,订阅《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三种
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法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一下,然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订阅2本的,注意不重复、不遗漏)同时追问:你是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设想:本环节教学的重点放在订阅2本有几种方法的解决策略上,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第二课时
第一个任务:教学第3个例题,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提问:如何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办法都找出来?可以从几个几人间开始考虑?”(从1个3人间或者1个2人间想)出示表格:
3人间/间
2人间/间
教师示范列举住1个3人间、2个3人间的情况,
学生试着继续列举出其他情况。分组讨论,填表。小组交流,集体核对。
第二个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如果安排几个3人间后,剩下的人数不是2的倍数,说明这样的安排不合题意。如果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可以怎样列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把表格填写完整。小组交流,集体核对。
引导学生比较:两次列举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比比哪种列举比较简便?(使学生体会具体实施方法是多样的、可选择的。)
第三个任务:独立解答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4、5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注意强调思维的有序性)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的内容难度太大,学生一般不太容易接受与掌握,所以就没有把第三课时转化成任务。
上完课之后我的感觉还可以,任务的设还是比较有层次的,考虑到了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创设了“与同伴、教师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间、师生间的思维发生碰撞;在能否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任务这一点上考虑得比较多。
但是隔了些日子再回顾这一单元的设计与实施后,欣喜之余发现了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尽管创设了交流的环节,但是如何给每个孩子,特别是给那些不太善于表达的孩子,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帮助做得不到位;教学的两个班级存在着差异,设计任务前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作为教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任务的意识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
四。问题与思考
在自己的实践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认为,基于任务的数学课堂学习要关注以下问题:
1.在任务设计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来考虑任务的设计。任务的难度应该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间,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2.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内容更容易转化为任务。综合性是指所学的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新知识可以从旧知识中延伸出来。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新旧知识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复习了旧知识。由于任务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所以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实践性,避免抽象、理论性的知识。
3.任务的设计应该是局部推进、由简到难的、能够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4.任务的完成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单独完成,关键是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要怎样做,而是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5.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合作机会。只有通过交流、讨论以及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修正,才能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当任务完成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这节课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有什么样的体会等等,老师在最后加以补充和说明。在课的最后,可以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固这节课任务内容,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深化提高的过程。
基于任务的数学课堂学习
......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从三点入手,提升练习质量——记..
下一篇
: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
Tags:
基于
任务
数学
课堂
学习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教育管理原创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
体育教育论文
免费教育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原创毕业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