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58
课间十分钟让学生笑着过——挖掘贫困山区小学课间校园文化
[摘 要]在贫困山区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在安全和课业负担沉重的高压下,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变得枯燥乏味,缺少应有的欢声笑语,怎样让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玩得轻松愉快,让简陋的校园也充满惬意的笑声,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本篇论文就此试着探讨造成的原因,并对课间活动提出一些自身的建议。 [关键词]贫困山区 课间十分钟 课间校园文化 挖掘 传统游戏 课与课之间称之为“课间”。学生在课间的活动折射出的文化气息,我们称之为“课间文化”。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气息,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它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按照新时代要求和少年儿童的发展需要,充分、合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育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形态。由于小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天都需要保持充足的活动量。通过设置课间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调节学生的身体状态与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因此,课间生活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学生课堂生活的进一步拓展,是课程的一种资源。 可现在很多学校却忽视了学生非常需要的、极其廉价且有着浓厚教育色彩的课间文化资源,而将重心转移到了物质文化建设,不惜花更多的资金来“包装”,使得城区学校越来越美,其校园面积越来越大;游泳池、乒乓球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迂回艺术长廊,中外名人雕像和浮雕群,假山、喷泉、凉亭,苍松翠柏,红花绿草,那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其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净化人。“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让每一颗花草都有寓意”成了许多校长的口头禅。走进每一所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扑面而来。而贫困山区的小学却由于缺少资金,校园面积狭小,校舍简陋,其凄凉的校园景况根本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