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67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学校管理只有改革,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才有希望,才是根本所在。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适当地运用奖赏、情感、目标等激励机制,做到凝聚人心所向,从而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改革 管理体制 激励机制 凝聚人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也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实验。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从事教育积极与否,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当前,我们的教师大多勤勤恳恳,敬业爱岗,积极奉献,但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不少教师虽然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教育科研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全面。而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许多教师逐渐出现了职业倦怠感、迷茫感和焦虑感,心理压力过大;还有些教师缺乏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不思进取,成就感不强烈,整天混日子等等,学校工作缺少活力,教师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那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改革管理体制是根本。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完善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为动因。搞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必将启动学校内部活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一些中小学校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一现象,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校内部基本的管理制度陈旧,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如果我们不加大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仍试图以不变应万变,如何跟上学校外部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显然,只有改革,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才有希望,才是根本所在。 学校内部如何改革管理体制?我认为,就现有的经验和目前的条件来看,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借鉴“校本管理”的某些经验来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提高办学效益。(2)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规定学校人员编制,明确教职工的岗位责任,促进学校领导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3)严格实行岗位聘任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4)对教职工量才录用,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二、运用激励机制是途径。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