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17
浅论教师队伍中非正式群体的表征及其管理策略 [摘要]在学校管理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对教师队伍中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对其表征及管理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 影响 管理策略 回顾几年的学校管理过程,最使我感到烦恼的问题莫过于教师队伍中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从而导致学校内部的组织纪律松驰,教师的工作作风拖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最终造成教师群体成员之间关系不协调,内耗力增加,而难以按要求完成组织确立的目标任务。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学校定时得这一方面而言,没有正确认识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从而采取的措施不力和方法不当,这是形成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教师队伍中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对其表针及其管理作初步探讨。 一、教师队伍中非正式群体的表征 1、一则教育管理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我校三位青年老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常引起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一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找借口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老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 我之所以这样处理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和“小集团”的帽子;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本案例正是常见的非正式群体,对管理好学校协调人际关系起相当大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三位青年教师在我和支部的多次教育、引导后,都成为了学校的教育骨干。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