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191
多渠道让孩子在音乐中动起来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把美好的情感用声音来表达,使幼儿通过感知、体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音乐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指向教材的本身,而是充分发掘某一特定的音乐教学材料潜在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音乐素质、能力和性情的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 敢于创新 音乐学科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必修身也”的经验总结;西方哲学家也说:“音乐是哲学的语言,是医治灵魂,疾病的灵丹妙药。”可见音乐对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音乐能激发孩子美的情感,幼儿在听、说、想、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就会变得丰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也愈发变得活跃。好奇心也更加强烈。喜欢去探索,了解事物,并主动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其次,音乐能增强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幼儿通过欣赏乐曲,自己真切地感受乐曲的情绪。音乐形象的刻画等等。再次,音乐能增强幼儿智能的发展。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诱导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无论在学习新的歌曲时,我总是先让幼儿欣赏歌曲的旋律初步了解乐曲的风格,然后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乐句感得训练,理解感受乐曲的整体机构。比如,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示句首第一个音,或句末最后一个音,也可以用节奏卡把每句的节奏型标出来,让幼儿用手、脚、肩、腿把节奏拍出来,然后将幼儿难以掌握的节奏和休止音符较多的节奏抽出来重点练习。对于有休止符的乐句,我们仔细分析,找出规律。并用一些固定手势表示,当幼儿一听音乐,他们就能熟练地用身体动作作出反应,理解乐句的起始,幼儿对歌曲的音乐结构更加理解和感受了。 在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巧妙安排,有机结合音乐来组织幼儿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根据这些特性,我有意识地把音乐活动有机地贯穿于幼儿一日学习和生活中,让幼儿接受音乐的熏陶。一般,我们都主张幼儿在进餐后半个小时不进行运动或学习活动。但是,如果幼儿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安静地休息的话,幼儿很难做到,所以,在幼儿用餐后这一个小时是幼儿最吵闹的时候......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