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949
教师在教学中的管理艺术 [摘要]:教师在当今教学中,要注重激励性、注重个性教育、注重品德教育,要有仁慈的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好学生的关键。 [关键词]:教师 教学 管理 艺术
当代很有影响的美国教育管理学威罗尔提出,未来教育管理的一个可能趋势是,那些过于激进、片面的教育管理将会衰落有与削弱。相反更加具有包容性、灵活性、温和性和洞察力的教学管理将会愈来愈引人注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教书育人,对学生负责——“教育与人的发展”无疑是教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因为教育的其他功能和价值都建基与“人的发展”。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教育要促进作为个体的、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人受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人的精神成长和理想实现的过程。精神生活的充实,理想世界的广阔,从本质上提升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拓展着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正如肖川博士所讲:“作为文化这一心理过程的教育,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我构建。”无论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还是充满幻想和活力的大中学生,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导。这意味着教师在尊重学生意志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教育目标和方向发展,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具有创造的灵性和激情,具有丰富的德性和人格,内心涌动着无限生命活力的完整人。 注重激励性,激发学习兴趣——“激励”是指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积极向上的行为情感。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趣激情的导语,巧妙地导入课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密相连的,并且随问题深入而深入,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思维,教学过程中要创没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提示引导,让学生面对新知时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 注重个性教育——自然界的所以生机盎然;绚丽多彩,就是因为它有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物种,人类社会之所以迅猛发展、群星荟萃,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学生而言“没有两个像雨滴水那么相似的学生,有几百名学生就会有几百种不同的兴起和爱好。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人认为孩子只要听话、成绩好就行了。因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特长。明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洞察学生的个性,并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在管理中,就是要创建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注重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热爱科学诸多非智力因素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达到以事育人,以小事育人,以身边事育人,从而使育人不再空洞、苍白,彻底改变了以说教为主的育人方式。这样一门综合性课程其趣味性、实践性、知识性、参与性与思想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对这门课的授课方式、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达到教学目的,必须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时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博学者,社会生活的实践者。在课堂艺术上还必须对课堂具有很强的驾驶能力,能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情感丰富。后进生的存在,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的重要课题。后进生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民族未来的素质,也决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减少一个后进生,学校就少了一分困扰,家长就少了一分忧患,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中华民族就多一分希望。可见后进生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把品德后进、学习不良的学生称作“品德、学习后进生”,这些学生的智商水平属于正常状态,只是由于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个体不良的心理结构,从而导致品德、学习较长时间表现为后进。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并认为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意识到:道德教育是素质的核心,而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迫切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学校德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教师的仁慈——有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了,男学生是刺猬,女学生是玫瑰花,他们身上都带刺都不是好惹的,管理学生一定不能心慈手软。”这需要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处理教师仁慈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关系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一直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有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教师的仁慈对他们的成长特别重要,发展中的人意味着不成熟,有缺点与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面对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仅有惩罚是不能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的,而一味地急噪也于事无补。这时,我们应该用宽容与耐心去对待学生。因为,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育完整、健康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只能在尊重、关爱与仁慈的土壤里健康成长,教师的宽容和耐心是穿透学生心灵的一股温柔的力量,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神奇的作用。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