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463
繁荣校园文化 彰显办学特色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和优化文化环境、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校园文化 校长 学校师生 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教与学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改革的深入,校园文化建设,更富于它独特的内涵,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有些令人失望,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不如企业文化建设那样被重视。世界著名企业松下公司“造人先于造物”的企业文化,IBM的“IBM就是服务”的企业文化,海尔公司“服务意识,用户意识,真诚到永远”的文化,他们在激烈竞争中一次次重新焕发青春而基业长青。而一般学校恰恰缺少这样独特的精神内核。这些都说明了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于企业文化建设。因此,着眼于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努力繁荣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为社会不断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一、现实的反思 1、物质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与精神观念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精神观念文化一旦形成具有一种顽固的排他性,变革殊属不易。但精神观念文化却又是校园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制约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目前中小学校园建筑造型与空间布局越来越好,固然,物质文化也能折射精神状态,但作为精神观念文化集中反映,各校的办学观念、价值追求,离新的办学要求还存在不少距离。教育的功利色彩,商业化倾向,无视学生主体的应试教育仍有市场,初中变相快慢班的做法屡禁不绝,艺术教育、劳技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相当薄弱,这无不昭示着观念文化的滞后。 2、校园文化中的传统色彩浓重而现代意识淡薄。 我国是一个很讲究传统的国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宝,理当发扬光大,无需讳言。但传统文化中一部分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抵触的,也已被继承而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如古人对教师地位的界定,用作开展尊师教育的依据。“天地君亲师”的至高地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拥有先天权威,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韩愈对教师的界定,突出教师在知识传承方面的作用,而无助于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传统的学习观强调勤与苦,那种悬梁刺股式的刻苦学习历来被人们所称道,所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少学校作为校训孜孜告诫学生:勤奋再勤奋,刻苦再刻苦,这种掠夺式的智力开发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得以持续并具合理性。再如这种传统文化推崇谦和而且排斥人的自我表现,使得学生自信心普遍不足。 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具有现代意识,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陈腐文化,吸纳补充先进的文化营养,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新文化体系。 3、校园文化建设中封闭状态明显而开放性不足。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难以割断,转型社会文化呈现纷繁复杂,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有传统的更有现代的,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也有不健康消极的,多元、多变、多彩的社会文化早已渗入到校园内,想堵也堵不住,但校园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总是尽最大可能筑建封闭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抵御社会不良文化的渗入,使青少年能在一方净土中茁壮成长,正是这种美好的愿望下,割绝了学生同社会的诸多联系。学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了,甚至春游及外出参观活动也不组织了,校园最活跃的活动文化,往往只在校园这一方寸土之地作孤芳自赏,显然不符合开放性的现代教育要求,长久的封闭只能培养出社会适应不良的温室花朵。师生接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