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组长培训的探讨
【摘要】分组教学法就是把每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至8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上课时各组连续坐,且组长坐中间。在课上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开展竞赛。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发挥小组长的助手作用(包括组织、监督、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就能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 【关键词】分组教学;纪检小组长;技术小能手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当副课,家长不重视。可以说:信息课、玩电脑,学生个个都爱好。升学不要把试考,学好学坏没人找。‘显示器’够朋友,挡着老师看不见,叽叽喳喳聊着天,悄悄按着游戏键。这就是信息技术课上真实情况的写照。学生没有把信息技术当作今后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加以重视,而是把信息课当作娱乐“天地”,心思不用在学习上。组织教学难度大,个别指导难度大,教学效果难保证。因此,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扭转学生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是要在课堂上把好组织教学关,做好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单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组长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较好的成效。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人均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合作学习的意思。合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中国也有句老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所以,我首先选派12名小组长,把他们分派在6个小组中,每组俩人,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小组长的确定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小组长要能组织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其次,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最后,要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成绩优秀。再给每个组命名为红队、黄队、蓝队、绿队、紫队、棕队,电脑室里按次序红队的电脑插上红旗,黄队的电脑插上黄旗,以此类推。 一、诚请“纪检”组长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我们知道组织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稳定学生情绪、维护课堂秩序、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不但可以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圆满地达成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的组织教学难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在机房里教师很难观察到各个角落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很难判断出哪些学生在喧哗、说笑和打闹,哪些学生在上网打、游戏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也就不能准确的找到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有效地批评和引导。因此,为了搞好信息课的组织教学,我将任课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诚请一名学习好的、工作能力强的同学当“纪检”组长,然后向他们布置具体的任务(任务是在每个学生机都能到教学演示的情况下执行): 1.1 组长每节课前必须将本组同学整队带到机房,安排同学对号入座,并制止学生课前乱说乱动、打打闹闹等不良现象。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静下来,等待上课。 1.2 教师讲课时(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不能全面地观察到学生),组长可以在本组内来回巡视,一边自己听课,一边协助老师督促学生认真听讲,制止学生上网、打游戏或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1.3 组长在维护课堂纪律时,对于不服监管的学生,要及时向老师回报。使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说教,防止不良倾向的蔓延。 1.4 组长在巡视过程中,必须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为同学们做出表率,以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如因管学生,而没听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提问。)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1.5 组长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要大声训斥,应用眼神、打手势或耳语的方式,以免影响老师上课。 1.6 组长在听完新课后,要立即回到座位上做练习。把维护课堂纪律的任务交给老师。 有了“纪检”组长,相当于老师多长了几双眼。课堂纪律好了,学生不分心了,确保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准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技术“小能手”辅导学困生 信息技术是一门高科技学问,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智力水平好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学显得很困难。每次上完新课,布置学生练习时,教师一个人的巡回辅导,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有问这、有问那,东边喊、西边叫。特别是出现电脑死机、鼠标不灵、软件图标被删除等问题造成学生不能操作会更乱。老师忙的不歇气,“服务”总是跟不上。只恨不能分身术,学生喊的干着急。教师忙的受不了,学生觉得没学好。为了使全体同学学好知识,又能使教师从普遍辅导中抽出时间解决个别疑难问题。我从各小组诚请2-3名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口才好的同学当技术“小能手”,帮助老师辅导学困生。那么,如何才能发挥技术“小能手”的作用呢? 2.1 利用新课上完、课间、放学或双休日兴趣班对技术“小能手”进行个别或集中辅导。辅导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知识点的辅导,新课上完后立即召集全体技术“小能手”或到各组去询问技术“小能手”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使他们弄懂弄通。二是常见问题的处理。如电脑死机的处理,鼠标不灵的一般维修,桌面软件图标误删的恢复等。“小能手”掌握了这些技能,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问题也能很快地得到解决。 2.2 将技术“小能手”分布到学生中间就坐,每个“小能手”负责包干周围固定的3-4名学困生的辅导。并要求技术“小能手”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懂就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耐心辅导学困生,力争做到学生有求必应。对于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1、课前。每节课上课之前,我会安排小组长提前五分钟进入机房,各小组长行使自己的职责,按要求启动电脑,把凳子摆整齐,并负责安排学生本节课的座位。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在组长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入机房,按照组长的安排很快就坐,这样一来,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很快,为教师本节课教学安排顺利完成作了很好的铺垫。 2、课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一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操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让教师来解决,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堂课四十分钟,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是很难做到的。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同学们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可以直接请教本组小组长,如果组长解决不了,再让组长问老师。由于一般问题小组长都能解决,小组长在解决同学们的问题的同时,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小组合作意识,同时对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忙不过来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空出时间,解决一些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利用教《制作节日贺卡》时,我让小组长将组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如收集资料、版面设计、音乐、美工等,让每一个组员都分岗到位有事可做,充分发挥其间每一个成员的作用,避免“旁观”、“旁听”的被动学习状况。这样一来极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使学生的自身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3、课后。每节课结束时,我会安排小组长及时统计本组同学的作品完成情况,把统计的结果汇报给教师,充分发挥组长的威信。根据组长的统计结果,可以反映该组本节课合作学习情况,小组间形成了竞争意识,接着组长会按要求整理本组的电脑桌椅,督促小组成员养成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保证电脑教室的卫生整洁,严格执行电脑房使用管理制度。 有了技术“小能手”的能配合,老师象多长了几双手。学生请教老师的少了,互帮互学的多了,学习气氛浓了,课堂上逐步养成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开展星级小组评选,体验合作快乐。 为进一步激发小组竞争合作意识,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结合平时及期末考核情况,开展了星级小组评选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1、实行课堂跟踪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习兴趣。在平时每节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课堂提问、上课纪律情况、作品完成情况,及时在学生上机安排表中做好记录,实行等级加打分制。每节课一小评,如果课堂积极发言加1分,上课纪律好加1分,作品完成好加1分。这样每节课坚持,一学期下来,每组同学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2、期末考核。每学期期末考核,我会安排两节课时间进行随堂考核,根据学生考核情况,及时记录到上机安排表中,作为学生期末考核成绩。 3、开展星级小组评选活动。根据平时学习情况,评选星级小组评选。在评选中,给获得星级小组每一成员考核成绩为优秀,并为本组组长颁发“星级小组”荣誉证书。我班学生上学期红队获得星级小组,这学期棕队获得星级小组。在星级小组评选中,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四、小组长负责制的好处 1、有效缓解了大班教学中教师辅导不及时的问题。据对所教班级的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是因为有问题没法得到解决,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辅导,又由于座位编排的问题(有可能出现后进生和后进生坐在一起)没人好问,问题越多,学习难度越大,学习兴趣越少。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组长很好起“小老师”的作用,及时解决一些问题;况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接近,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也相似,而这些问题如果交给学生自己去解答,往往能起到一些意外的收效。 2、实现了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小先生本身就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的优秀学生,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其组员。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效地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一切动力。对学生来说,让他们自主学习比老师直接灌输显得更有意义,学到的知识也更牢固。教师如果能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学起来效率更高,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快乐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的讨论与合作中、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4、对优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他们具有很大的心理优势,再次他们接接受教师的直接个别化培训,他还要准备如何教其他同学,并且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地检验自己。这样一次次的检视,一次次地提高,必然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实践中我发现,小组合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可以根本改变老师在课堂中忙的焦头烂额而学生还是一团糟的局面。只要老师管好几个组长,组长要管好自己的组员。许多过去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我越来越感到组长的作用重大,他们确实是老师的有利助手,同学的帮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要继续培养他们,训练他们,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更好的为同学服务,成为真正的火车头。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学科实施教育的点滴体会” 2、“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3、西城区小学计算机实验教材-吕品主编 4、教育科学研究 2001年第8期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