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关注需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根本 象山县贤庠镇校 陆旺永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第一位。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文从如何了解学生需求、点燃学生需求、引导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兴趣 生成 需求 发展 教学有效性
【正文】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新课标理念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时,也必须紧紧围绕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内心的需求;当然,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正确引导学生的需求,通过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深入学生 了解需求 在教学省编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精彩照片剪辑》之前,我询问了几个学生:你在学科教育平台中积分多少了?有没有修改过自己的头像?想不想修改一下自己的头像?在我询问的所有学生都表示想拥有自己的头像,并表示怎么修改自己的头像?我故弄玄虚,说了一句:“只要你上了下节信息技术课,你就能在学科平台中修改自己的头像了。”在上下一节信息技术课前,学生们拿着书本兴高采烈地奔向电脑室,相互交流着,期待着。看到这种情景,我想这堂课的效果肯定不错,因为我了解了学生们内心强烈的需求。上课初,我展示了需要调整亮度、旋转方向的学生集体照,学生看了都说老师拍的技术不好。“有没有办法裁剪出一个自己的头像作为学科平台中的头像呢?”在我的追问下,学生们都积极思考交流起来,课堂教学马上活跃起来。课后,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头像,教学效果很好。我想,这与我课前深入学生,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了教材是有很大关系的。 从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等情况来看,小学生对游戏需求较为强烈,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游戏需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游戏需求很强烈,但他们的需求不仅仅在于游戏,更多的需求在于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比较流行任务驱动,但是很多教师都把任务驱动当作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忽视了“驱动”的内在动力——学生的生活需求。教师则可以把任务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需求。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课前,教师需要深入学生平时生活、活动,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并以此来做好教学设计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发兴趣 点燃需求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以生为本 关注需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根本(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