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语言 (盐城市尚庄小学 潘芬 224023) [摘 要] 教师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语言对于教学,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教师是一个以说为主的行业,语言是教师教学思想最直接的反映。怎样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语言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指导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学科,但是课堂教学往往是枯燥的,要让学生既能了解新知识,又能迅速的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老师就更加要锤炼自己语言,提升课堂语言艺术。课堂语言运用得恰当,不仅能有利于师生交流,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自主评价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教师语言规范是学生操作技巧的前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解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很多术语、概念他们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而且常常混淆。信息技术课并不等同于计算机课,但计算机中的那些概念、专有名词和操作方法却是我们必须准确掌握的。有一次一个学生突然地说:“老师,我画图的那个东西不见了。” 我明白他说的是画图图标,但我仍然问他:“画图的那个什么?是画图工具箱还是画图图标不见了?”。我帮他在桌面上创建了画图的快捷方式,并告诉他提问时要表达清楚,不能这个那个地说不明白。这个例子说的虽然是学生,但对我们教师却有警示作用,这样的问题在一些教师身上是或多或少存在的。比如,“单击”时有些学生会选择“右击”,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单击”到底是什么操作。如果教师在平时讲课时没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语言,比如把“单击”讲成“点击”,“单击”是计算机常用的术语,而“点击”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也能够了解,但并不规范,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看到单击,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应用。 二、课堂教学要重视导入语言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课堂导入语言,可以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小学生的心理处于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学习计算机都是处于对计算机的新鲜、好奇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语言,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一个好的导入语言是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都是几分钟热度,短时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而他们的积极性持续时间不长,且不稳定,怎样使学生长时间的、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是很难办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优化导入语言的设计,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教师形式多变的提问上,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如提问式的导入语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同学们都是把画画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计算机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已经排好了,你想不想知道打印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提问式的导入问题,能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使学生能总是带着兴趣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与启发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激励性的语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语言可激起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语言、启发性语言将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近距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境和师生关系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语言,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老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循循善诱的启发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知识的求知欲,恰当地运用启发性语言,就能使课堂充满宽松和谐的气氛。 四、课堂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时间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中讲解的时间不能太长。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多,安排的课时少,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课堂容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减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或重复的语言,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用比较经济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内容。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总之,教师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实践出真知的信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既适应学科教学又适合学生的教学语言艺术。 五、课堂评价语言要多样性。 课堂评价更需要语言的支撑。评价语言应具有教学导向性,鼓励正确的行为表现。这对信息技术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你真厉害”、“你真了不起”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平淡如水,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使学生感觉勉强、听而生厌。信息技术教师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和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优点,都要及时的做出肯定以及表扬,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在上《调整图形》(凤凰版)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没有使用“图像”菜单栏中“翻转/旋转”,而是通过鼠标的拖动控制点来完成,“你真是一位电脑绘画高手!”这样给予肯定和表扬,不仅增强了这位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对于学生的作品,不同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一个合理的激励性评价,从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如我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没有作出好与坏的评价,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我采用了展示的方法,这样不但激励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其他同学一个示范作用,对于相对差的学生的作品,我尽量从中找出一些优点,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参考资料]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小学信息技术》凤凰版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