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轻负高质”之门 [摘要] 信息技术学科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开启“轻负高质”之门。本文介绍我进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及反思。 [关键词] 轻负高效 激趣 维趣 “轻负高效”是我们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何谓“负担”?自身承受能力以外的外来事物,不管它是什么,我们都可以把他叫做负担。怎样算高效?我理解为在单位时间内所掌握的知识量越多、能力越强,效率就越高。这样一对矛盾体,如何在教学中得到落实? 回顾多年的教学历程,发现同样的教学要求,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轻如鸿毛,但对于另一部分孩子则尤如千斤重担。孩子爱做,再难的事他也能想方设法完成;孩子不爱,跨越小沟如同翻越长江天堑。 我想,要开户轻负高质这扇大门,我要做的,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我所任教学科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以至于个别学生能达到痴迷的程度,此时,学习中任何苦、累的感觉皆抛诸脑后,有的只是快乐的体验、成功的经历,那么,学习信息技术的每一节课,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学习效率自然随之提高。 课前时间合理利用,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的合理,必将成为学生们欢迎的一门学科,轻轻打开教室门,他们常常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大屏幕广播的屏保动画“××班同学,欢迎您的到来”由此我们开始了“美化桌面”的学习;又如学习动画制作,那么这一班同学的活动照片必将和本节课的内容结合起来做成动画在等着他们。当然,学生进机房还可以玩一玩打字游戏,复习一下“弹指神功”;还可以根据课本预习一下新课内容或再对上节课的作品作进一步的完善…… 惊喜一个连一个,花样不断翻新,如磁场般吸引着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向机房。我所任教的每班学生,几乎在前一节课下课后第一时间到机房报到。 课前时间的合理利用,既为学生学习新课作了良好的铺垫,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另外,我还经常安排同学介绍自己用电脑的秘技,在课前推介。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一般每周至少能学到一个小技巧,一个学期就相当可观。 善于创设情景,维持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引领学生快速、深入、高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中,情境不仅成了课堂内容的载体,有时又成了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如我们学习《图标大本营》这一课。教材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认识电脑中各种各样的图标及其所代表的含义;快捷方式图标的创建和修改;排列整齐有序的图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置于这样一个情境中: 图标抢答:师: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标志,它们代表了相应的信息,今天,大头儿子在公园里就看到了这样的许多标志。然后通过flash动画,引导孩子们帮助大头儿子辨识公园中的出入口、各种游艺项目、用餐等图标。 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图标代表不同的含义,同理,电脑中的图标肯定也代表不同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或学习软件自己辨别不同的计算机图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由生活中的图标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联系计算机图标引发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排列图标:师:大头儿子文档中有各种各样的图标,想找需要的文件很不方便,你能帮助他整理一下,将相同类型的文件图标排放在一起吗?引导学生根据“查看”菜单工具排列图标,并比较各种排列方式的不同结果。然后帮助大头儿子通过“类型”“时间”“名称”等查找自己的一张照片。 设计意图: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情境中帮助大头儿子找照片的活动实际是使孩子们养成用所学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即合适的排列有助于更快地寻找需要的文件。 建快捷图标:师:你们做得真不错,大头儿子要奖励你们一个动画。孩子们通过指定路径寻找动画,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及提示探究快捷图标如何建立。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我的最得意之作是让孩子通过文件夹的层层深入来找到所需要的动画,“要看动画继续找”“继续打开会找到我”“别泄气”…… 富有童趣的提示使孩子们不厌其烦地最终找到了目标,同时体会到了快捷图标的必要。 图标变脸:把图标更改成程序自带的其它图标;利用老师提供的图片文件修改图标;计算机责任意识教育:交通图标约定俗成,代表一定的交通信息;同样计算机图标不能任意更改,否则会给他人的文件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图标变脸可以美化电脑桌面,但不能为了美化而影响了图标自身所涵含的信息。改与不改?什么时候可修改?我们要引导孩子根据需要辨证地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问题。 总之,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枯燥的计算机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情境的创设也不仅仅是为了“激趣”,更要以此为契机,进行“维趣”。教学情境的功能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而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 经历发现过程,成功激活情趣。 我的孩子们年龄虽然小,但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计算机的一切更是喜欢东点点、西摸摸进行着他们的探究。我想:这与我在教学中鼓励他们体验、尝试、合作、交流是分不开的。 如我们学习《探寻鲸的奥秘》这一课,教材希望通过学习: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学会用关键字查找资料;学会网页资料的保存。我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关键词的提炼过程的。 利用不同的关键词“鲸”“鲸+搁浅”“鲸+搁浅+澳大利亚”“鲸+搁浅+澳大利亚+3月”查找“鲸搁浅事件”,用表格记录查找得到的网页数,通过对比发现多关键词的运用可以缩小搜索范围,使学生经历了关键词的提炼过程。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学生通过看工具书、运行学件、找老师或同学等方式自己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实验后,成功的学生将成为小老师,而其它同学由于探究中或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对同学介绍的解决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一般只对学生没讲到的作补充,对技术要点作必要的梳理。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又如学习艺术字,因为有图片工具栏的学习基础,所以本课我安排了闯关活动循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第一关:插入艺术字; 第二关:改变艺术字的大小、字体; 第三关:改变艺术字的颜色、形状; 第四关:制作宣传海报。 竞赛活动以“尝试——汇报”为主线,学生利用工具书、flashcam制作的过关秘籍尝试解决一至三关的问题。经过探究,学生能够自主插入需要的艺术字,利用图片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调整。虽然在过关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程序不同,他们最后所呈现的作品有一定的差异,但通过交流、互助等环节,弥补了这一不足。所以,在最后制作宣传海报阶段,孩子们都能竭尽所能,展示自己。 我想:如果我们用系统论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使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保证孩子们的思维在课堂中的每分每秒都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使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深深的感情。
打造精品社团,浓郁“信息”文化。 作为一门技能学科,怎样让优生更优,打造社团的精品文化,起到一种引领辐射作用,我想加强社团活动非常必要。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区、市教育部门为我们搭建的平台:现场操作赛、多媒体作品赛、机器人竞赛、原创作品大赛等活动,从文字输入、电脑绘图、电子书刊、程序设计等多角度开展信息技术竞赛,层层选拔,以赛促学,打造出精品社团,使我们的校园中充满浓郁的“信息”文化。 充分地利用好课前这段时间,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启“轻负高质”之门,我觉得自己只是采撷到了其中一些很微不足道的珠宝。如何登堂入室,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