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效地“玩”——小学信息技术(上册)《调整图形》教学设计 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 林 晓 【教材简析】 《调整图形》是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5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 “画图”软件中工具栏使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 教材以“改变蜜蜂飞行方向”为例教学“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通过“提示牌”提示操作注意点;“实践园”安排“蜻蜓图”、“大风车”两个环节,将“翻转/旋转”命令与“复制”、“粘贴”命令、“用颜色填充”等工具的使用相结合,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改变蜜蜂的形状”为例教学“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园”设定任务,让学生了解“拉伸”、“扭曲”操作的不同点;巧用“知识屋”,帮助学生理解当输入不同的数值时,“拉伸”、“扭曲”的方向与程度各不相同;“实践园”中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整理房间、画出猫脸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之前的画图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画图软件工具栏中大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会使用“文件”菜单、“编辑”菜单中的命令。《调整图形》一课中,涉及到了大量三年级学生知识水平不能解决的知识点,如角度、百分数、负数等,而学生形象思维明显好于抽象思维,这需要教师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知识讲解。同时,为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应创新设计教学环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 【设计意图】 《调整图形》一课,包括改变图形的方向和形状两部分教学内容。 改变图形的方向是通过“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命令来实现的。其中包括五个知识点,而学生对翻转、旋转的认识较为抽象,对“90度”、“180度”和“270度”的具体概念也尚未接触,知识点多,较难掌握。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必要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如,利用“十字格”式的旋转板,帮助学生建立旋转度数的客观认识。又如,通过教具演示明确:“由左而右或由右而左的翻转叫做水平翻转”、“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翻转叫做垂直翻转。”为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改变图形的形状是通过“图像”菜单中的“拉伸/扭曲”命令来实现的。其中包括四个知识点,且知识点的变式较多,而百分数、负数的运用远远高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操作时,可让学生关注方框中填的数值,由数值的大小变化认识形状改变的不同情况,有效地避免对百分数、负数的过分纠缠。如“要使图形向左水平扭曲,能不能输入30”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要使图形向左水平扭曲,只要输入-30”,引出有关负数的介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魔镜(哈哈镜)”的情境创设,采用flash演示操作、体验操作、设计图形等步骤,让学生学会知识并有所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以“跟着海宝游世博”为情境主线,分“俄罗斯方块”、“魔镜(哈哈镜)”两大模块,展开任务驱动式教学。具体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俄罗斯方块”——改变图形的方向。 任务1:图形的旋转 任务2:图形的翻转 三、“魔镜(哈哈镜)”——改变图形的形状。 任务3:图形的拉伸 任务4:图形的扭曲 四、课堂小结,交流方法、释惑答疑。 五、拓展应用,有效延伸。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作用。 2、熟悉“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这两个对话框的运用。 3、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与旋转的区别。 (二)技能目标: 1、学会用选定框对图形进行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和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 2、学会用选定框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和扭曲。 (三)能力和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论文由论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论文,请点毕业论文范文查看 重点:“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命令的使用。 难点:“拉伸”和“扭曲”操作中的不同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件,笑脸奖章,“十字格”旋转板等。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播放海宝世博宣传片。 [设计意图]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举世瞩目的盛会,通过课前热身,激起学生了解世博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我们认识了海宝,其实海宝还是个热情好客的吉祥物,让我们跟着海宝游世博。 二、“俄罗斯方块”——改变图形的方向 师:来到了美丽的俄罗斯馆,(出示游戏图)这个游戏是(俄罗斯方块),你玩过吗?其实画图软件也能玩这个游戏,想玩吗?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事,而用画图软件玩俄罗斯方块,又是学生从没见过的,学生“玩”的愿望愈加强烈。从“玩过”到“想玩”,显示了学生的心路历程,学生兴趣盎然。 1、介绍俄罗斯方块的玩法和小诀窍。 师:玩游戏,得知道游戏的玩法,听听海宝的介绍吧!(课件演示) 师:老师也玩过这个游戏,告诉你几个小诀窍: ①打开“俄罗斯方块”。单击“选定”工具,在下方“工具状态选择器”中选择第二种“应用透明背景”方式,选定活动格,通过一定的变化后,将活动格移动到下方固定格。 ②变化时,做错了,只要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撤销”命令,就能重新做一做。 [设计意图]介绍游戏玩法、小诀窍,是让学生更好地玩游戏。这也是教材“提示牌”所呈现的。将操作中的注意点前置,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操作中的问题,使学生“玩”得更流畅。 2、任务1:图形的旋转。 (1)引出图形“旋转”的概念。 师:这个蓝方块,该怎样变化?(见“图1 蓝方块”)
图1 蓝方块 师利用“十字格”旋转板演示:出示,把蓝方块旋转成,就是把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也就是顺时针方向旋转90°。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 打开文件过程:打开网页后,单击“学一学”下方的“蓝方块”就能打开。 指名两人演示,要求边说边做。 (4)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玩”游戏,需要教会学生玩的窍门、玩的步骤,教师利用“十字格”旋转板演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让学生建立“旋转一格就是旋转90度”的客观认识,并通过先看、再边看边说的两次操作,强化“玩”游戏的步骤,让学生“玩”得更有效。 (5)利用蓝方块演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180度、270度。 提问(操作演示):请同学们想一想,旋转成,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成呢?旋转成呢? 明确具体操作方法。 (6)练一练:灵活选择旋转角度。 ①师:打开网页,请你完成“练一练”下方的两个“绿方块”。(见“图2 绿方块①”、“图3 绿方块②” ) 图2 绿方块① 图3 绿方块② ②学生尝试。 ③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画图软件中,旋转的角度有三种,通过“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的操作,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而“按一定角度旋转”“180度”、“270度”,则需要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旋转两格就是旋转90度”、“旋转三格就是旋转90度”,有了这样的表象认识,学生的操作方向性更强,学生的“玩”也能“玩”出花样。 3、任务2:图形的翻转。 (1)图形的垂直翻转(绿方块②的再应用)。 ①引出图形的翻转及垂直翻转。 明确:第二个绿方块,就是把旋转成,我们也可以说把直接翻转成。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翻转,称为垂直翻转。 ②教师示范操作方法。 ③同桌交替操作。 [设计意图]教学素材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认知背景下,它的作用是多样的,绿方块②正是如此。绿方块②不仅能通过“按一定角度旋转”“180度”得到,也能通过“垂直翻转”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玩”得精彩。 (2)图形的水平翻转。 ①提出探究问题。 师:海宝在玩游戏时,碰到了一个难题,愿意帮它解决吗?(课件出示) 师:难题真的有点难度,请小组内一起想一想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打开“红方块”试一试。(见“图4 红方块” )
图4 红方块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让学生有效地“玩”——小学信息技术(上册)《调整图形》教学设计(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