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形体训练有效实施的探索 [内容摘要]小学高年级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此年龄段的孩子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形体训练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形体训练的现实意义、实施方式和基本成效三大板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小学高段实施形体训练的三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形体训练 国家体育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 大课间文体活动 形体训练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舞蹈基础练习,来塑造人们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可以说它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必须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学校的体育教学,发现我校的许多高段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错误的身体姿势,走路、坐、立、跑步等方面都非常的不协调。虽然他们已经意识到身体姿势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不知如何改变。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的现状,我开始尝试在国家体育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中实施形体训练,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审美能力搭建平台。 一、小学高段形体训练的现实意义 1.形体训练能充分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在身体上,通过形体训练,能促进学生的骨骼生长,纠正不良的发育和不正确姿态,能显著地发展柔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及相关部位的肌肉力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坐、卧、行的方法,从而培养端正的仪表,塑造优美的形体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在心理上,通过形体训练,能使学生机体产生一个缓慢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如紧张、抑郁、悲哀、恐惧、社会化、自我概念、自信心、进取精神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克服害羞、胆怯心理,提高自我表现力和表演能力,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精神生活。 2. 形体训练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通过开设形体课,进行系统的形体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基本的形体姿态,而且能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形体美及其评判标准,进而提高审美的能力。因为形体训练过程中有音乐伴奏,而音乐有助于练习者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强度等特点及其变化;有助于合理调节肌肉运动的力度变换,从而培养其节奏感和协调性;有助于激发练习者的情感表现,提高兴奋性,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音乐的节奏和表现风格特点与动作相一致,两者相融,使形体训练更富感染力、情感化,促进了学生对形体美的审视能力。用美的姿势去审视自己,审视他人,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成为一个美的传授者,美的化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形体训练能有效地进行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的心理过程。 在形体训练过程中,学生不断克服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和枯燥而机械的动作,从中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因为形体训练往往要进行长时间的身体拉伸,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学生肯定会全身疼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肯定会有偷懒的练习或者直接想放弃练习的想法。怎样引导学生来面对这种疼痛,只有坚持合理锻炼,在长期的磨合训练中得到改善,逐步适应一定强度的训练任务。这种转变过程能很好的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学高段形体训练的实施方式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小学高段形体训练有效实施的探索(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