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自救互救技能 摘要:近年来镇海区教育局对开展学生自救互救技能相当重视,特别是今年全区体育教师都参加了“红十字”自救互救的培训,并考取了初级救护员证书。在12月份又开展了初中组“红十字”师生自救互救技能比赛,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自救互救技能。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自救互救技能。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救 互救 技能
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一直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学科,同时强调以学生将来的发展为中心,教会学生正确的健身方法,普及全民健身意识。这些理念的提出,最终目的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体质,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而生命健康是重中之重。因此从指导思想上而言,自救互救知识和体育课都是在强调人的生命健康,两者有机结合,符合学科知识的特性,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觉得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自救互救技能有一定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自救互救技能呢?我觉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场地优势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具有更广阔教学空间,更丰富的教学器材,更灵活的教学手段,更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实施应急逃生教育,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布置场地、器材,设计教学程序,安排模拟游戏。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实施自救互救技能,是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运动技能本身就是生活技能,就是应急技能。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使体育教学联系生活,在体育教学实施应急逃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可以利用体育理论课普及自救互救理论知识 学习自救互救相关的科学知识,对我们采用合理的应急逃生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水、电,可燃气体的处理,身体伤害的急救方法等等。都需要我们加强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此外,学会如何求救,也是至关重要的,合理求救将为应急赢得时间,创造机会。如,匪警110、火警119、医疗急救120等等。学生还应记住父母或监护人的联系方法,老师的联系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大多数学生对于自救互救知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并不全面。体育课的应急逃生知识包括“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灾害发生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这两个方面。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可以很容易从各个渠道获得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先对各种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精加工,然后再将它们做成课件或视频,最后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教学,达到向广大学生普及应急逃生知识的目的。 自救互救知识不必太过深奥,只要普及一些必要的和实用的自我急救和救人知识即可。比如:心肺复苏,骨折、扭伤、身体外部创伤等常见外伤的应急处理方法,常用的应急止血方法,被蛇、猫、狗等小动物咬后的紧急处理方法等。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自救互救技能(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