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错误化作成功学习的阶梯——浅谈初中科学“纠错教学”的策略 【提要】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没有良好的纠错策略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致使学生对于同一习题出现屡做屡错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很强的挫折感,从而失去学习科学学科的信心,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本文笔者从形成纠错意识,敢于暴露错误和学生共同寻找错误根源等方式进行纠错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科学的信心从根本上剔除知识和思维的误区。用多种方式纠错,在纠错中进行拓展学习,作好错误记录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和优化思维能力。 【关键词】 纠错 成功
一、教师常见的纠错教学误区及后果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这句妙语包含着深刻的涵义。其实他想告诉我们所有成功的背后,一定积累着无数的错误!一定埋葬着无数的失败!站在错误的背后,才能更清楚的看见真理。同样在我们初中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会不可避免会进入各种知识和思维的误区。然而我们很多老师却没有充分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更没有认真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帮助学生纠错,从而错失教育的良机。 对待学生的错误,科学老师通常会有以下三种纠错教学误区和后果: 1、把正确的答案教给学生进行纠错教学。 有许多科学老师认为把正确答案直接给学生即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增加课堂训练的密度和强度。认为题海战术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于是大量的时间花在练习的训练上,不在纠错教学上下功夫。结果常常出乎老师的意料,同一习题许多学生仍是一错再错。学生科学成绩非但得不到提高,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受到挫伤,导致部分学生厌恶、甚至反感科学,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老师就会觉得这些学生难教,对他们丧失信心。 2、让学生“自主”纠错进行纠错教学。 有部分科学老师认为让学生进行自主纠错不仅可以养成学生纠错的好习惯,还可以节约时间。但由于很多初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表面看学生“自主”纠错很是“热闹”,老师也会认为这些学生好像很听话,但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往往使纠错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假订正。许多学生觉得纠错就是抄写正确答案,非但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而且还会使部分学生养成不思考的习惯。常此以往,将导致学生科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现象严重。 3、老师进行多遍讲解,分析错题进行纠错教学。 笔者曾听到有关习题讲解的一句话:“讲一遍是应该的,讲两遍是必要的,讲三遍是正常的,讲四遍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科学老师往往对于同一习题讲了多遍,但学生仍是屡纠屡错。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好好寻找错误的根源或没有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知识误区和思维误区仍得不到调整和修正也就更谈不上知识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如果老师能适时站在错误的背后,认真审视错误,在学生进入误区时,能准确、及时找准错误根源并对错题加以归纳和整理,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反思,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纠错。不仅能增加所学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全面性,更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严密性思维,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二、初中科学“纠错教学”的策略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错误促使学生经历认知冲突和不平衡,引起学生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所观察到结果同化到修正过的认知结构中去。 所谓“纠错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知识和思维的误区时,老师帮助提取和激活合理成分,再通过合适的策略使学生自觉自愿对其知识,思维过程作出调整与修正,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水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把错误化作成功学习的阶梯——浅谈初中科学“纠错教学”的策略(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