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探索
[摘 要] 在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如何才能更好的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本文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发挥学生主动性三要素间的结构关系,浅显地提出一种适合体育教学的模式,并就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出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主动性 一、研究目的 有些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一味的把现成的知识、结论强行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进程时一切都从教师单方面的主观意志出发,完全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思想僵化。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也广泛的存在着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是起着主导的作用,但不可忽视教学的主体却是学生。 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我们注重的是教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一个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并坚持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源在内部,让学生去发现体育活动自身所具有的价值,确信自己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本身所蕴涵的挑战的乐趣,对促使学生长期、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是很重要的。 二、理论依据 (一)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心理学基础 心理科学家研究表明,学习的基本因素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认识系统,行为上表示为智力系统;二是情感系统,行为上表现为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以提高认识水平和学习效率。 (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的生理学基础 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时而快时而慢呈波浪式增长,是一个有阶段性变化也有连续性递增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青春发育期由于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可能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暂时下降,表现为动作不协调,经过一段时间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发展。我们在考虑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对学生的这些生理现象应给予充分的注意,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素与结构关系 学习主动性是指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作用的主体动力系统。我认为推动学生进行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活动的内部矛盾动力系统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学习需要、学习感情、学习自信(成就感)。这三个主动学习的非智力要素,直接推动着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活动,而这个主动性学习活动就是以目标作为起点,以习惯形成为中介,以个性发展为方向,不断地定向、维持、调节、强调、强化。 三、教育思想 针对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主动学习要素三者间的结构关系,我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设置了一个教学思路。即: (一) 设置学习目标激励兴趣动机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大学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探索(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