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摘要: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开始,前前后后经历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是要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非常清楚这次信息技术课程三年来的课改成效。当然,值得肯定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从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带来了很好的教育理念,同时,也给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比如:需不需要完全照教材教学;教师该如何具体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选修科目是学生选还是教师选;学生要不要建立电子档案袋;课堂教学是不是就应该面向信息技术会考;等等。在每个教师的脑海中也许都盘旋着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挖掘出来共同探讨,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更好地开展下去。我要提出的问题是: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该如何开展。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随着新课改提出的研究性学习,在各个学校开展起来,形式、内容多种多样,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的明白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往往会变成单纯的上课,又或者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时间不充分,这样的情况也许我们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一位教授曾惊奇地发现,跨出国门的中国留学生们考试总能得到第一,但是遇到思考问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就不再是佼佼者,甚至于还不如非洲的学生。这是因为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一旦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寻找答案,就变得束手无策。 既然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我们在具体实施上就要搞清楚,是把它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实并没有严格的限制。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在高二上半学期就结束了,下半学期大都是复习迎考。用什么时间来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可以安排在高一的上学期和下学期各利用2到3周时间开展一次,不仅要确定分组和各组课题及成员的分工,还要安排时间由各小组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可以要求学生用幻灯片、Flash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 该让学生研究哪些内容呢?内容完全可以由学生选择,教师把好关,只要主题健康,无论什么领域都可以让学生去探索,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要让学生能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的工具,当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很自然地使用网络、各种应用软件等信息技术时,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学生迈向成熟的一段时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等环节,还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很快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