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一个字——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爱的渗透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袁明星 摘要: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为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许几十年后,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解决现在的很多教育问题。但是,不论在什么时候,老师始终肩负着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创造出对孩子的学习有益的情感氛围。这一任务是任凭多么复杂的机器也无法代劳的。本文分析信息技术课堂爱的意义,建立新型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享受学习。
关键词:爱 信息技术 发展
爱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一直是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作为人际关系之应然状态的一种,爱首先表现为对他存在价值的肯定,并以此为基础表现出的对爱的客体的关切、尊重、了解、珍视等积极的情感和能力。以期使爱的双方和谐相容。大教育家孔子就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要“诲人不倦”。苏霍姆林斯基则把“爱孩子”看作是宜个 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老师,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体会爱,培养学生积极的信息技术态度,这对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信息技术的秘诀在于真爱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想不能是简单地把自己的信息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而是要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点燃孩子们的希望,发展他们思维,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享受。 《学计》有语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更有可能接受来自他的教育。”可谓是一语道破了良好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相信每个信息技术老师都有相同的体会,一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一个信息老师要带十几个班级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都记不住多少学生的名字。而语数老师基本是教一到两个班级,学生和老师之间了解得相对清楚些,关系也亲密些。信息老师虽不像班主任一样和孩子们那么亲密,但一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只有让学生们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时温暖的课,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1.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中快乐学习。 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真诚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平等地商讨问题,把学生看作解决问题的伙伴。如果信息技术老师坚持“一言堂”,只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只能消极地参与教学,时间久了,学生只会越来越讨厌这门课。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们自然就会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 2.师生之间需要相互欣赏。 著名管理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人需要欣赏,渴望来自别人的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因为,作为日日相处的教师和学生,需要相互欣赏。 信息技术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所以尤其要尊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因为只有这样,学生信息技术的优点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学生的潜能也才能充分挖掘出来。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的老师,良莠不齐,在所难免。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重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 如今,计算机的发展飞速,家家几乎有电脑,很多学生在家上网聊天、玩游戏,对信息技术课出现了错误的认识。课上出现玩游戏、聊天、讨厌上应用课的情况越来越多。还有些同学只重视语、数、外三门学科,把信息技术课当副科,可以说是“玩”的课,对这些所谓的副科老师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做不到。每当上信息课的时候,有的学生都不正眼瞧老师一眼,在他们眼中副科是无所谓的,反正不考试,所以,每当上课,有些学生就我行我素,随心所欲。记得四(2)班有位叫周一的同学成绩各科都很优秀,信息技术课上打字是全年级第一快的,而其他人却总抱怨自己打字打不快。有次下课后,我和周一一起走,我夸他打字很快,言谈中,他对各科老师都很欣赏,尤其对所谓的副科老师。他说科学老师好厉害,大自然的一切他无一不知,上他的课你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美术老师的手太厉害了,能画出各种美妙的图案;信息老师你也很厉害,打字超快!老师们各有各的优点,他们个个博学多闻、身怀绝技。我想周一已经养成了尊重和欣赏的习惯,相信他将来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成为别人尊重和欣赏的对象。 3.好教师,好素质。 教师是一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 实际执行者,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执行效果的好坏,而教师执行效果的好坏,其根本还是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信息知识,而且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还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热爱和尊重学生,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次听到几个六年级的男同学在大谈盗取别人QQ的木马,有个还骄傲地说自己成功盗取了别人的QQ,这种道德败坏,犯罪的心理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学生。我并没有批评和责骂他们,抽空找那几个同学聊了聊,我们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提供更多方便,并不是为了谋取利益,危害他人,经过教育他们知错了,并保证不去搞木马这种害人的东西。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新一轮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身为信息技术老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现今的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仅仅限于课堂与书本。大量的出版物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眼。许多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甚至超越了老师。上课时候,有些学生会突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作为信息老师却解决不了,很是尴尬。因此,教师自己也要“终身学习”,要具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 我想做到以上几点,让爱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孩子们也会同样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
在信息技术课上将爱升华。 营造“绿色课堂”的新境界。 信息技术课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有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要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感到心里安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愉悦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步入“绿色课堂”的新境界。例如:在我做小导游活动中,我首先让同学们自己寻找导游方案,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一起完成任务。这其中,我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加以示范,在他们思维受阻时加以开导,在他们碰到疑难时加以帮助。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只有营造出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孩子们能自由思考、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快乐。 把爱的阳光射向每位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怒都将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变化,获得教师的鼓励是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因此,越是在学生感觉困难和无所适从的时候,教师越要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位学生,带领他们去寻找隐藏的亮点,消除他们心中的失落,拨亮他们心中渴求成功的欲望之火,鼓励、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几乎都不一样,有些家庭有电脑能在家练习;有些没电脑就不能练习;有些在家就是玩游戏的;有些能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在比赛打字的时候,有的同学五分钟左右就把一篇课文打好了,有的同学一节课都没打好一个自然段,有的怕丢人,索性一个字都不打了。面对种种情况,我就进行“爱”的教育,当年老师也是非常慢的,还是用一个手指头按键盘的呢,一篇文章要打半天!学生听了,乐的哈哈大笑,紧张心理自然就消除了。这时,我继续说:“每个高手都是这么过来的,没有谁天生就打字飞快,都是经过不断地练习,不断吸取经验,找到最快的打字方法。快的同学要继续努力,慢的同学不能气馁,熟能生巧,你一定也能做到!”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一下子被激发了,动力全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应该努力用爱心营造一片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学校是他们真正的乐园,让每位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能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3.合理评价,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课改中的 “人文教育”顾名思义是因人而教,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关爱每位学生,人尽其能,在合理、积极的评价中轻松、自由地健康成长,还有什么理由说学习不是一种享受呢? 信息技术课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具有强化作用。对于较为优秀的作品,评以“好,坚持下去”;对于较好的作品,评以“良好,继续前进。”对于一般的作品,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合理的评价,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者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上有一位同学给我看他的电脑画,问我:“老师,我画的还不错吧?”我看了用同情的语调说:“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有点失望吧。”这位同学一句话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重新画了一副画,然后再问我:“这幅画怎么样。”我回答道:“啊,你画了很多种颜色,有红色、黑色、绿色还有黄色……”“这真是色彩艳丽的一幅画,我喜欢。”他高兴地欢呼起来。“我喜欢色彩丰富,看见很多颜色就高兴。”他说道。接着回到座位继续画另一幅画去了。 我在这里避免了使用评价性的表扬,当我看到第一副画的时候,并没有说“这画真糟糕”,而是道出了有点失望感。当我看到第二副画时,我也没说:“太美了。你真是个不错的画家。” 只描述了孩子的感受和所用的色彩。于是孩子得到了很大的欢欣和鼓舞,兴致勃勃地继续画画了。有益的表扬肯定了学生的感受,并描述学生所做出的成就,使学生快乐成长。 当我们学会用不同的角度,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会用上“你是独特的”“你只是用心不够”,也可苦口婆心地说些“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之类看似简单的,不是赞美胜过赞美的语言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的开始呀!面对这样的爱,学生能不爱上信息技术课么。 教育是爱的事业,博爱是教育者应有的情怀,而爱之博大,还在于能因材施爱,因时施爱。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位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发展,尤其是对班级中的后进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位学生日后都将是社会中的一员,教师只有用心灵耕耘心灵,每位学生都会得到爱,老师也会收获无数的爱。
参考文献: 钱煥琦 《教师职业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易进 《我的课堂我做主》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管向群 《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新理念》南京大学出版社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