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应用的平衡性
海虞中心小学 刘伟栋
摘要:网络的快速发展,对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本文以现在小学生网络应用的情况调查和分析,以及所采取的方法来阐述网络应用这个问题,寻求它的平衡性。 关键字:小学生网络应用 平衡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人民网在2009年7月的一次调查中显示:中国的网名规模已经达到3.38人,其中小学生占到其中的16.8%。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小学生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网络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生在网络应用中所产生的感受、认知、情绪、体验、行为等对现实生活已经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影响其身心的成长。如何利用好网络应用这把“双刃剑”,是摆在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经验。 一 小学生网络应用的情况 为了能更好地直面了解小学生的实际网络应用情况,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校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随机抽取学生,具体内容看调查表),得出的具体情况如下: 上网时间的调查 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上网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5%。在上网的同学中,发现上网的时间段都比较集中,一般都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其中学生上网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的共4个人,占总人数的10%,2小时以上5小时的共32人,占总人数的80%,还有2个同学上网时间不固定,占总人数的5%. 上网内容的调查 学生上网内容占第一位是游戏类(比如学生常登陆www.4399.com和www.7k7k.com ),第二位的为聊天(基本都是QQ)和听歌看动画片等,上网找资料和其他占后两位。 上网原因的分析 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0到12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学、喜欢探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网络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到:面对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很多小学生很难适应,找不到正常发泄的渠道,网络中的游戏成了他们的首选,这也是学生上网特别喜欢玩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家长年龄在35到40周岁,能熟练上网,也比较喜欢上网打游戏,对小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 小学生网络应用的担忧 (1)由于网络的极度开放性以及匿名性,在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负面效应,在现实的网络中充满着各种暴力、迷信、色情等不健康的的内容,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不强,而相对的网络法规建设的却滞后,对网络上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由此造成的对小学生的毒害很大。 (2)学生网络成瘾的担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一旦上网,无法控制上网时间,造成学习上无精打采,生活没有规律性。现实生活中因网络成瘾而走上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调查现实,学生的上网时间在在不断增长,甚至有个别同学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同意,到网吧偷偷上网,对游戏的迷恋越来越严重,逐渐网络成瘾。 三 小学生网络应用的策略 要寻求小学生网络应用的平衡性,我认为要注意两个“头”,具体来说就是“堵”和“疏”,要使两者和谐统一,达到平衡。 对网络应用的“堵” 何为”堵”?通俗点讲就是禁止,对可能会引起学生不文明习惯的行为要及早惩处,防微杜渐,将其控制在极小的状态,使其不发展壮大,采取的步骤主要是事前防患,事中监督和事后惩处。 比如我在教授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9课<<图片的下载>>这一课时,自己先尝试按照学生的操作习惯去搜索图片,如发现会出现不健康图片,我通过路由器上的设置,直接屏蔽掉相关网址,如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出现类似问题,教师要注意及时处理,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课后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 再比如在学生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时,教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反应出某个学生的具体上网记录,如果发现一些学生利用上网找资料的时间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通过技术手段让某个学生暂时脱离网络,让学生在自己上网的时候意识到网络不是绝对自由的,提前“堵”住学生不良上网意识。 对网络应用的“疏” 何为“疏”?就是引导,疏导的意思。虽然“堵”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学生对网络的滥用,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假如一堂信息技术的课上老师硬性规定学生这不允许、那允许,那会出现怎么样的局面呢?要不一堂课毫无生气,要不就是乱哄哄的一片。就像古时候的大禹治水,刚开始的时候只用“堵”,发现越“堵”水害越大。那我们应该怎么“疏”呢? 首先作为教师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己的网络应用水平,做好学生的表率。比如在我们学校,教师电脑已经普及,基本是人手一台,每个教师都会上网,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经常会应用网络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上网去找资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生经常能遇见,在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保证了教师对学生的正面导向作用 其次利用班队课和主题活动等方式,在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利用课堂时间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网络危害的例子,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思考,让学生养成文明上网,依法上网的习惯。 还有就是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网站。学生上网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学校里有教师的指导,而在家里需要家长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路路通等联系平台向家长推荐优秀的适合少年儿童的网站:如 雏鹰网,中国儿童网等。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在自己学校的网站上开辟一块适合学生上网的栏目,包括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游戏类栏目,要及时跟学生做沟通,了解学生的最新爱好、兴趣,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改进一些栏目来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试想一下,假如学生有很多值得他去浏览的喜欢网站,他就不会只顾着去浏览游戏网站了。 以上是我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网络应用的一点浅薄认识,网络应用也不止“堵”和“疏”这两头,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这个讨论中来,让学生能更好的利用好网络,更好地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