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北风和小鱼》的教学浅谈多媒体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胜、好动、好说、好问等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机会。多媒体的应用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它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多样、有趣,符合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所执教的一年级课文中,童话《北风和小鱼》说的是北风自以为了不得,妄想让世上的一切都怕它,屈服于它,而小鱼却敢于跟北风斗争,使北风无奈。故事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明了,是一篇小学生喜欢而且文化色彩很浓的课文。在课堂上,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力求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平等的,宽松的,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案例: 师:小朋友们,今天又两位小客人要到我们一(3)班教室做客呢,你们瞧,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北风”和“小鱼”图片)。 生1:北风。 生2:小鱼。 师:北风在天上,小鱼在水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仔细听,认真看。 (播放多媒体动画) 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把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来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读课文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形象感知,理解词语。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很多词语都是抽象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案例(一): 师:听了电脑老师的朗读,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北风啊? 生:得意的北风。 师:王浩文真厉害,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中一个关键的词语。(边说边板书:得意) 师:那怎样才是“得意”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北风得意的样子。(多媒体出示北风得意的图片) 生1:我看到北风很高兴。 生2:我看到北风笑得嘴都合不拢了,眼睛也眯成一条线了。 生3:我觉得北风好神气呀! 生4:我觉得这个北风有点骄傲!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呀!那你有没有过得意的时候呢? 生1:有一次,我考试得了一百分,我很得意。 生2:我在幼儿园的跑步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我很得意。 生3:我跳长绳很棒,张老师表扬了我,我可得意了。 通过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学生一下子就捕捉到了人物的表情,并且由表及里,还能感悟出得意就是高兴,而且是有点骄傲的高兴。这比老师直接把字典里的答案告诉孩子要有效得多,留给孩子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得意的时候,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口语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案例(二): 师: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于是,像鹅毛一样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多媒体一出示大雪飘得动态图片)大雪飘呀飘,飘在松树上,松树变白了;飘在屋顶上,屋顶变白了;飘在河面上,小河结冰了……这样的画面我们送它一个词语就是—— 生:鹅毛大雪。(多媒体出示这个词语) 鹅毛大雪是一个成语,形容雪下得很大,在教学这个词语时,我没有让学生生硬地来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想象雪的大和猛,而是用语言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境,然后配上动态的画面,学生耳听描述,眼看画面,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得熏陶,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三、利用多媒体精读品味,读中感悟。 画面是引领儿童入境生情,增强内心体验的有效手段。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很好的领悟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来描述这个画面。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对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用红色突出,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看图,表演、对比等方法有所侧重地来理解。 案例: 师:大家都怕北风,可小鱼却不怕,这下北风可要发火了。多媒体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小朋友们赶快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再请你读读这句话呢,和前面一句话比较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北风生气了,吹一口气,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 生1:第二句话少了几个字。 生2:第一句话是“气极了”,第二句话是“生气了”。 生3:第一句话是“猛吹一口气”,第二句话是“吹一口气”。 生4:上面一句有“鹅毛大雪”。 根据学生说的把“气极了”、“猛吹”、“鹅毛大雪”点红。 师:请小朋友在读读有红色词语的这句话,说说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自由朗读。 师:气极了就是—— 生:非常生气。 生:特别生气。 师:看看图,说说北风生气时时什么样子呢? 生1: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生2: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 生3:他吹的气更大了,把大雪吹来,河面都结冰了。 生4:他的眉毛都竖起来了。 师:“猛吹”谁来做个动作? (“鹅毛大雪”的教学见上面的案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