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课题之一 福建教育学院 林铁城 【摘要】: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小学如何构建多媒体教室、使用状况、又如何维护保障这些设备让其能否正常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归类、分析和讨论 ,提出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建议。调查显示:各个学校情况各不一样,存在较多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教室 ;构建;使用;维护
1.调查方法、范围和对象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象是来本学院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高中高级职称信息技术培训的学员和福建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共收回184份,其中校长132份、学员47份;高级职称158份;您有决定权31份,您有参与、建议权80份,您有使用权42份,您有维护、管理权18份;学校处在市区/县城54、乡镇/城郊52、农村75所。 2.建设情况: 建设资金来源“上级统一统筹调配的”64份,本校自己统筹101份。每间平均造价在2万元以上79份,1-2万元人民币68份, 1万元左右10份,大约2319间。情况好的基本是班班有多媒体设备,差的全校大几百学生仅有1-2间多媒体教室。随着教育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政府采购物品已成为一种常态,也时常采用网上公开招标或单位内部招标形式。政府采购137份,网上公开招标11份,单位内部招标14份,其他12份。 当前不是缺资金而是不懂的如何用好资金。物品的采购流程苛刻又繁琐,部门之间没有协调好工作,人为造成申批障碍,校产管理人员为做好采购事情,需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技术上的行家理手,决策者没有遵重一线使用、管理者意见;关键是没有把握好如何构建多媒体教室,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没有根据各校需求,被代理商牵着鼻子团团转,在“伪专家们”推动下,很多设备本来就不该购买,结果买了,为后续使用、维护埋下重重困难。 3.使用维护情况: 3.1调查显示经常使用128份,基本没用10份,其他13份,有的学科天天在用,老师们轻车熟路像机械手,有的校长反映使用太滥,电费负担大;有的老师离开了多媒体课件还真无法上课,学生感觉“速度太快,印象不深”,特别公式推导不知所云,个别教室较暗,同学昏头昏脑。有的学校等到检查时才用,全当展品。 3.2指导理念不新,设计欠合理,加上设备本身的缺陷,人性化设计不够,设备庞杂,性能差异大,教师对设备使用无法做到驾轻就熟。 多媒体设备与设施安装后,培训跟不上。调查显示供货方演示讲解40份,多数是推销员讲解效果就差,如果是从事多年技术人员讲解效果就好多了;本校管理员讲解100份,一般效果还比较好;但教师平时工作压力大,熟悉设备的性能几乎无人问津。一些教师有依赖思想和畏难心理,总希望有人帮助,一上课手忙脚乱,最好有人陪同上课;一些教师习惯不好,粗枝大叶,容易损坏机器。 3.3经销商家对设备的保质期一般只有一年,有些整机三年,投影机灯泡没有强调3000小时。设备使用后的前一二年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设备渐渐陈旧与损坏,加上粗制滥用,后期的维护只能依靠学校。但绝大多数学校管理人员仅能承担日常管理和简易维护,没有专门人员负责设备的真正维护和维修,不具备条件和技术能力,只好请校外人员来维护,实际都是想方设法更换,从而修理费居高不下,学校承担不起,使得设备更新与维护陷入窘境,只有等待报废或当摆设。 3.4就多媒体教学设备而言投影机故障占80%,灯泡清晰度不高、老化损坏快,在设计时就没有根据教室大小、环境亮度,屏幕大小,盲目配置不相适应的投影机。广告介绍寿命3000小时,经销商不敢合同承诺,遮遮掩掩勉强承诺2000小时,实际使用(基本正常使用的情况下)1200-1500小时就基本上报废了。一只原装的灯炮价格1000多元,国产(国内组装)也要800-900元,学校领导不随意考虑购买。有时换灯泡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要同时更换液晶驱动板或色轮,总之投影机作为显示器后期要不断的投入,笔者个人认为在教学上应用有点不合适。还是看看调查结果:使用操作不方便46份;投影机效果差57份;音效效果差19份;其他34份。 4问题的解读 4.1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省级培训质量。各学校管理部门各不一样,不专业也无法到位。统计显示:教务部门85份,后勤部门32份,电教部门49份,其他10份。信息技术学科或教育技术学科在中小学属于小学科(不一定正确)专职教师队伍还没有完全按要求配备到位,而专业专职管理人员少之又少,长期没有当队伍建设,更没有形成传帮带阶梯。常常听到如下抱怨:天天被呼来唤去,忙这忙那,到头来奖金最少,评职称难,正常晋升无望……劳动没有被尊重、认可,结果能干的不愿意干,留不住人才。 在“你认为在省级培训中需要增加该方面知识讲解和操作吗?”问题时回答:非常需要31份、需要90份、都可以32份、不需要13份;许多校长提议培训能否具体实用的指导,不要“假、大、空”瞎教,管理人员则希望培训机会能多些,最好是专题培训,面对面的交流、指导。 4.2学校上级主管采购教学设备的部门自身技术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人才的结构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应该常常到高等院校、省市重点中小学“微服私访”、学习和探究,掌握第一手信息,或参加我院专题培训和各地市的同行交流。在准备购买多媒体设备前先调查清楚各校的师资、管理队伍是否有能力使用、管理、维护这些设备,应该本着简单、实用、可靠为准则,尽可能降低造价。建议分别多与校长、管理人员、经销商商榷沟通,反复推敲拟定方案,回归理性,千万不要贪大求全,照搬照套重点学校的方案,更不能按经销商固定方案。 4.3合同内容要具体,服务保修要列入。不能“一套多媒体设备”、“一台电脑”,一套里面有多少件、什么品牌的学问可多了,一台里面装的什么芯、板卡?必须详列清单、确定品牌(包括线材)、服务维护维修方式和时效后再提交招标,实践证明“政府招标”、“校内招标”不一定最便宜,也不一定能买到合适设备,特别服务方面。 4.4个人建议以供借鉴,只选合适的不选复杂的,本校管理维护人员能够维护的来,后期麻烦少的设备和系统。简单实用易于维护,不妨试用如下方案:用机械信号切换器替换中控,用两台液晶电视或等离子电视(联保维护方便、寿命长)替换液晶投影机和屏幕,或采用短焦距液晶投影机(亮度要与屏幕大小匹配);讲台和控制台合用;功放选用输入信号能自动切换的;尽量不用无线麦克风(干扰大、不稳定、耗电大、易损坏);由于我省特殊地理气候影响,配线一定要铜质的且长度要有冗余才可靠,分期付款才是“硬道理”,它起杠杆作用,特别是投影机灯泡保用期内。 5校长教师们的建言(原文选录):“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投入”; “上级部门对建设要在资金上大力支持”; “政府增加投入力度”;“多媒体教室建设学校应有更多自主权,由学校主管监督,确保学校利益”; “简化购置程序,由校方自主招标,降低成本缩短时间,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设置软件登记系统,记录使用情况,实行无纸化管理”;“建议施行维护制度,提高专业资金保障,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建设联网资源部,设备更新换代”;“定期专人维修,建设多媒体教室应有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 建设中要考虑设备的有效性和使用便捷性”;“设备精简化,更便于操作,使用寿命再长些”。 “建议管理上:岗位责任制落实 使用上:专业水平”; “建立维护制度,提高资金保障以确保正常使用”;“学校需要专业教师尽心维修和规范”;“合理配置,按规程使用”;“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经济实惠,守候服务意识强,有效管理及使用”;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争取资金、使用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管理”;“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教师的使用多媒体教室培训,建议完善多媒体教室管理体制”;“学校领导要重视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作用,经常检修能否使用,不断更新”。 “培训、招聘专业人员;对全校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每个班级以及大教室都应由专人负责”;“ 教学资源提供要求方便获取”;“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多媒体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老师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派专业人员加强管理和维护,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 “维护公司预留部分资金在学校,待维护时再给予支付”;“统一管理,定期维护,才能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6结束语 采用多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使教学变得更具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但在多媒体的实际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以及个人参与教学和管理实践和学员交流反馈的经验和建议,增加校长教师们的建言,试图解读问题之所在,解决一些问题,以提高建设、管理多媒体教室(设备)质量,降低成本有些帮助。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