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个案点滴分析 宋一心 (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通过随机抽取四所学校对教师在实践“教”与“学”过程中,在学生参与学习评价中存在问题,作为个案进行调查、访谈与分析。 关键词: 体育 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分析 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是新体育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中小学合理科学应用,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它不仅仅影响着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目前,体育学习评价从“我形”的教学评价的模式到今天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改进,但也尚存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问题偏差亟待解决,通过调研对四所学校实际“教”与“学”过程中的评价现状和信息反馈,进行个案分析和探讨。 个案来源信息和研究方法 (一) 个案来源信息 抽取四所学校,针对教师在应用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中存在问题,作为个案对象进行分析。其中初中两个学校,八个班级。小学两个学校,八个班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访谈 在《新课程标准》基础上,查阅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相关文献,对学生发放问卷,听取教师关于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中的情况认识和教师实施过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2. 实验跟踪调查 教师在实施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个案班级跟踪。 3. 观察法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评价优点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方向。 二、信息反馈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对技术进行单项的学习评价理念占62%,综合的学习评价理念占26%,学生赞同参与学习评价占12%。呈现出教师重视学生技能结果,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过程所在。 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倾向“教”的评价,而“学”的参与评价的结果只是形式或没有。 (二)与教师访谈 经过四所学校的调研、访谈结果,大部分学校的老师都认识到科学、合理教学评价和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在的重要性。但在实施“教”与“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着怎么评,谁来评的标准和评价的分寸等问题。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存在的疑问心理,这问题在基层学校中普遍存在。 根据个别教师访谈案例分析之一: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分析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略的认识缺陷,他们认为:“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致使带着情感色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虚设的;是一种形式”。最终还是教师“一票定音”。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呈现一种名存虚设形式。 根据部分教师座谈案例分析之二: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要在课堂中能够掌握好技能,怎么评价都是一个样”。 访谈案例分析之三:部分教师对“清点人数,着装、观察课堂表现等”评价感到困惑,虽然我们在教学前“认真、清点人数,着装等记录”但这只能是对学生的片面性评价和学生的外表评价,得不到实质所在。 教师对“教”与“学”评价的设计和创新没有很好应用,生搬硬套。出现问题也不去找出问题所在,用“差不多”来解决问题。 (三)实验跟踪调查 1.通过调研、跟踪结果,大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评价都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诊断性评价应用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应用的缺乏设计和创新。这无形中脱离评价的意义。如果学生在参与过程性评价中没有诊断性评价奠基,就无法为终结性评价服务。那么又怎么正确公平对待同学的学习评价和多元化的评价。 2.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技能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结果和.跟踪反馈,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倾向“教”的评价,而“学”的参与评价的结果寥寥无几。 3.通过个别教师的跟踪调查结果,个别教师还是把终结性的评价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的总评价,无论是否好坏“一刀切”。这种评价对待同学是很不公平的。而这种教师大有人在。 4.通过学生的访谈和跟踪结果:(见图表)
通过对个别学校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访谈,68%的学生没有参与过学习评价,14%的学生知道学习评价,但没有参与过学习评价,10%学生参与学习评价,但没有目的。8%的学生参与学习评价,但最后没有结果。 5.教学过程的观察与调研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方略较为简单,对教学提问法过于浅显的提问,虽然新课标理念倡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但在教学过程如何理解和合理的运用新课标理念仍然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与讨论 (一)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学习评价的体系,他们评价的方式各有所长,但共同点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方略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公平的诊断和服务,使得评价的导向产生偏离。 (二)教学范畴中的学生参与评价是新课程的观念转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构思和把握好评价的这个“度”,是我们教师对新的教学评价观的认识问题。 (三)科学合理的应用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有利于教学,更多让学生认识自己,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看清他人与自己的差距。正确公平对待同学的评价。是让学生学会认识、交流和交往的雏形,这是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更多的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状态,以便改进“教”与“学”的工作价值。同时让学生纵向学习面对社会交往的台阶。 (四)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合作、互助、关爱、尊重的等行为表现,改变了以往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格局。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拓展和创新的学习能力。 四、结论与探究 (一)结论 1.通过对四所学校案例抽取、调查和研究,四所学校教师在对学生的参与学习评价热情是较高,但在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从评价的主体的角度、广度等还是从指导、设定和实施过程,都存在着的对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认识问题疑惑。 2.教师在实施学生参与学习评价之前,并没有深入构思、设计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过程中会存在那些问题,只是生搬硬套;当碰到问题时才想到怎样处理或用“差不多”、“过得去”来结尾。这种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又何意义。 3.对学生参与评价的结果大部分教师很少对结果进行教学反思的总结、分析和探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个案的分析和课后的延续,似乎等于零。 (二)探究 体育“教”与“学”评价目的它是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更好让学生认识自己和延续学习提供全面具体的健康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级。当前人们对体育课程的定位是“健康第一”,体育评价恰恰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一部份,也是教师用全新视角、更多了解学生身体状况的依据。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面 “镜子”照亮自己和他人,用尊重、关爱、互助和合作学习的行为方式参与学习评价。让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让教师从“现有的教学水平”向着“无界”的方向迁移。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汪晓赞,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存在问题与分析 福建教育学院 宋一心
摘要:在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存在问题与分析”,本课题的目的是更多的掌握我省中小学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评价的意识和评价的实效性等信息。 关键词:学校、教师应用教学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有效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的系统化,根据 “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要求,通过对我省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评价实验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各地区一线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我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教学评价和信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福建省3市4区2县,18所学校实验作为实验基地学校,直接参加课题的领导和教师50多人,间接参加领导和新老师、代课老师10多人。参加测评的学生均1500人。其中一类学校均360人,二类学校326人,三类学校443人,县级农村学校371人。 (二)研究方式与步骤 1、确定分课题管理模式 本次划分学校是以一类学校、二类学校、三类学校和农村县镇学校,例如,市所属的一类学校,必须有一位进修学校分管体育的老师或间职的老师参与指导和管理。二类学校和三类学校由领导进行管理检查。对学校由校领导必须签下责任书,体育教师负责塔建体育教学评价实验平台,课题学校的责任指导教师监督。对各地区学校的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2、立足本校实际、横向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各地区、学校根据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相对不平衡情况下。立足本校实际,构建独特的体育评价课程方式,扎扎实实做好体育教研工作。并校以校之间进行横向学习和团队合作。 3各地区学校在设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的教学平台。以健康为“第一”的思想,创新、拓展体育“教”与“学”关系。例如:福建福州晋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以《跨年段教学的新型模式》进行过程评价。福州金山小学与市属邻校的小学以合作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福州融侨小学以《跆拳道》为校本教材进行教学评价。福建泉州、厦门的学校以闽南地区跨地区的合作学习。福州华侨中学、福州则徐中学以重点学校和普通几所学校老师组织成团队进行互相学习和摸索教学评价实验性。还有福建参加实验的学校的老师,他们认真的学习和探究,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本着对课题的重视认真负责,体现对体育评价新课程的学科态度。 4、针对学校实验班学生的情况,个案跟踪分析和建立学生的档案袋。 5、按照课题的问卷表要求,根据各地区学校塔建实验平台(学生实验班级和学生对照班级人数),发放学生问卷1670份,收回问卷表1670份,有效问卷表1500份,作废17份。教师问卷表80份,收回问卷表80份,有效问卷表80份,作废0份进行分析。 6、教学进度表的构思和集体备课。 三、结果与分析 1、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表的分析,学生的1500份问卷调查表,小学组96%完全同意,4%完全不同意。中学组91%完全同意,9%对三条完全不同意。学生对问卷调查表的内容想法很感兴趣,因为老师在发放问卷表前,对学生进行说明和要求。由学生自主认真选择,这样激发学生对问卷调查表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得出相应结果。 2对教师参加体育教学评价的整体活动的状况、形式和价值取向有不同。由于教师和学生参加教学评价课的体育活动地点在本校,因此地区的差异和学校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教师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也不同,在做实验教学过程存在一些困惑。由于各地区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偏重,各地区将传统体育评价作为质量和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为主要原因。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需要不断完善有关体育教学评价的制度、以及评价体系措施。增强师生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意识和实效。 3、不同类的学校在如何进行新型的教学评价上有比较大的差异性 虽然申报的学校的老师大部分能认真积极的进行课题研究探索,但由于地区、学校和教师差异,所研究的方式程度也不同。通过学校的调查、访问和座谈分析。(见图表)得出结果: (1)一类学校44.6%的教师知道怎样做体育教学评价课题,但横向评价模糊. (2)二类学校33.20%的教师知道怎样做体育教学评价课题,但不知道从那里做,更谈不上横向评价。 (3)三类学校22.20%教师知道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做体育教学评价课题是模糊 (4)县级农村学校10%教师知道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不知道怎样做法 。
4、根据各地区不同学校统计,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状况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图表1.学生体育学习均评价一览表 学校分类 学生基本素质 师生合作学习探究 落势群体 学生兴趣 教学器材 一类重点 学校学生 84%基本 素质较高 87%自主合作学习 13% 73% 100% 二类重点 学校学生 52%基本素质较高 71%自主合作学习 7% 82% 70% 普通、农村 学校学生 23%基本素质较高 11.5%自主合作学习 5.3% 90% 35%
根据以上评价表的调查结果分析: 1、一类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起点高,二类和普通学校略差,在自主合作学习也较高。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但学生的兴趣不如二类和普通学校。因为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没有理解,没有从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生搬硬套。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作秀”场面。而二类学校和普通学校在各方面条件比一类学校差。但教师本着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继承传统,追求现代新型的教学评价,改变教学目标的动态课堂教学。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满足学生需求,活跃课堂教学。通过体育教学评价的阶梯式的量化评价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结果必然可知。 2、对落势群体的跟踪分析: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落势群体的跟踪都已纵向形式评定(头尾评价),过程中的学习跟踪评价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等反馈信息没有。 四、在实施体育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困难 虽然我们在阶段性成果过程中看到喜的一面,但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惑。 1、从以上调查数据和实际教师座谈调查反应,均69.7%教师最大的困然和困惑是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然易驾驭能力。对教学评价过程中,缺乏理论层次的分析、反思、总结、改进与提高。特别是对教学横向评价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例如:自评、互评、情感、心理等),尤其多年来我们的体育老师的纵向评价得心应手,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模式尚未形成,特别是纵向评价的特性然易驾驭。 2、师生合作学习探究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地区的教师对如何构建和谐团队问题;体育教师与校长沟通、教科书与教学的拓展问题,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师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上课的问题等等感到茫然。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将严重地阻碍体育教学评价的推进和深化发展。 3、对实验班的学生的个案分析没有及时的了解、跟踪、反馈、总结。而是对个案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五、导致干扰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因 1、在基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过分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学校体育课程的“缩水”及教师地位 不“公平”现象不足 为奇,对体育学科认为只要学生体育课不出事就合格。 2、 体育教师没能充分起到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奠基人的作用。还是“我形”的教学模式,和“自然回归”的教学回味。在基层学校还存在兼职体育教师的状况,让没有多少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的人上体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学生的长远的健康发展及技能掌握的延续,也影响体育教学评价的进程,根本不用提学生的健康的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比较茫然。教师总认为这种评价带着情感评价然易评价,上级检查时做作形式 4、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忽视教学评价的过程,到头来还是“一把尺子,一块表”的概率哲学。 5、基层学校的体育老师教学研究过程中,缺少团队的合作交流精神。始终都是“单枪匹马”进行研究。这种“封闭型” 阻碍了教学评价科学研究的延续,也阻碍了学生的长远的健康发展及技能掌握的延续。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虽然各地区学校对实验课题认真负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学生认真落实和贯彻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定差距。 2、在参加学校课题运作过程中主要价值取向于传统的评价方式。 3、地区的城市差异,教师和学生的理念观不同,产生效益也不同。 (二)、建议 教师在“教”与“学”评价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摄取所需要体育知识和能力行为,是为了延续生活和健体意识。教师必须把课堂活动评价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的能力。是运动技能评价关键。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虽然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总需要碰撞,需要“火花”和不同的声音。是思想的交流的冲出体育教学评价过程的提高,“没有最好的体育课,只有更好体育课”。教学评价的创新和评价学术的争鸣是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涵和底蕴,是体育学科的真正价值。这种学科问题的争执是促进体育工作者的认识他、她、他们未来成长踪迹。这样才真正体现出教师“藏息相辅”的“放水养鱼”的眼光,也这样才真正体现出体育教师的优秀组织者、辅导者、“中介”者。 参考文献: 毛振明【J】MXX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钟启泉,季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J]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体育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催化剂” 宋一心 (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本文从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中小学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为主线,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滴进行分析。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生 学习评价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纵向深入的发展,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也发生的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于传统的单依的教学逐渐转向多元化的教学,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打破了“我形”单纯的专业藩篱。更多地关注合作学习和个体差异的合作学习,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业务往来和和谐资源的共存。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形式,也依然存在着自身的缺陷,例如:在“教”与“学”过程的初化阶段,合作学习就存在“僵局”过程,主要问题: 1、“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技术的感性认识的层次需求不同。 2、学生自身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3教师的组织与安排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场地、器材学生数,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等层次存在的问题。而合作学习更能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滞后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宋一心 福建教育学院
摘要:高校体育课不能以单依锻炼身体为目的,更重要培养学生认识自己,顽强拼搏,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品质的意识、勇于战胜自我生理和心理因素,去适应社会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高校体育教程是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形成的最后历程,也是大学生学会如何自主终生锻炼和合作学习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思考体系所需的构建课堂理念。更为重要的是要认识课堂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共同参与、合作学习,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的供需生成的延续。将合作学习团队的教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达到运动、健康和社会交往的延续。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选择教育学院2009级学生 4个班级,129名学生。实验班学生64人,对照班学生65人,进行学习对照评价。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体育丛书和刊物,为构建完整实验方案打下基础。 2、针对2009级实验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课前访谈。 3、教学实验:分别选用运动项目一样,教学方式不同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和评价。 4、个案分析与研究: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过程中,从实验班级学生中选取2—4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实验期间跟踪调查,简要记录学生实验过程的成长情况。 5、通过数理统计,对实验班级的问卷调查和成绩数据的回收,统计分析。 6、师生访谈:实验结束,与他们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一年期间体育学习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找出不足之处。 (三)研究程序 1、实验前的准备 a、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开设:球类. 武术.,制定本学年的教学进度内容和技术、学生的技能的达标指数,进行分阶段的评定, b、教学方式选择09级对照两个班级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模式。选择09级两个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性教学和学习方法.。 c、09级实验两个班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讲解体育学习方法,让学生感知体会到大学新的教学模式与中学教学模式不同理念,并让学生多方面认识体育知识和如何进行合作交流体育锻炼的方式。 2、 在教学过程 a、实验班以两个班级以宿舍为团队,在老师的指导和设置教学内容、目标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团队自我设定学习运动目标,理解的程度,解决方式、完成的水平段,并延续到课外。 b、要求学生以小团队的组合进行相互交流学习,自评、互评、探讨。并通过理论学习.网络检阅进行相互交流对下次课的学习内容,锻炼目标,进行交流。 c、在合作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 d、教师根据各团队的掌握技能的快慢情况,进行各小组人数分层次的调整和辅导。列如:排球学习:将排球划分几个水平段(垫球、双人垫球、传球等)细化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评、互评。鼓励较好学生带动差的同学,中等学生向好的学生看齐。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多元化的练习。学习武术的学生,让他们多了解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在课内、课外和网络上查找所需的资料,大大提高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延续。对于那些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我们让他们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参与集体活动,并指导他在身体可行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使整个课堂、课外形成教与学的教学氛围。 3、对学生考核以什么为标准. A、根据每一组对每一运动项目的学习情况、锻炼过程进行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学生成绩,在运动技能上,按学生自身的条件和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运动的水平段全面的分析考核。例如本学期学习两个运动项目,学生的团队可以根据自己团队的状况侧重一个运动项目,但第二科目按学习过程中的水平1~3进行分段自评、互评、30%作为考核积分。 B、15%考核积分,根据每位学生行为及学习态度,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准和锻炼态度。 C、 对照班级教学模式:以常规单依的教学教学手段,从开始教学到结束的评定模式,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成绩。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学生为成绩而学习,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上的健康,也影响教学效果。 三、实验结果 我们通过09级对照班教学模式和09级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得出教与学的应用频数结果: 评价方式 教程理念 存在优异 使用频数 09级两个对照班 级 常规教学评价主体是以教学终结性的评价为主 学生自主性占23﹪。随意性70﹪.被动性6﹪。伤病1﹪ 终结性评价最能反映教学效果。但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学段、学年、学期、单元 09级两个实验班 级 合作教学评价的主体是以多元化评价的值 自主性占78﹪。随意性15.5﹪.被动6﹪。伤病0.5﹪ 综合性评价能体现教与学效果。但在学生自评的有些信息有遗漏和疏忽 每阶段进行评价。综合性评定 (图表一) 四、.结果分析 1、我们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看出来,常规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教学的模式有一定的差距。常规的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过程缺乏生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沟通,发现的问题只是单一纠正,因此教与学结构产生被动性的教学。学生是以被动的学习,为考试而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教学,学生是积极参与,重视团队的合作,互帮、互学提出问题与教师探讨,体验在运动中团结、友情、探究和拼搏的理念快乐。 2、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 根据教学实践情况,我们在这学年内设置球类、武术和理论项目,在2009级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班级和 对照班级的学生成绩跨度很大,对照班级的学生成绩高分数学生平均占8﹪,中等分数学生成绩占82﹪,差的学生成绩占10﹪。而实验班级的学生成绩评比差距很小。高分数占85﹪,中等13﹪,不运动和病假占2﹪。根据观察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得的成绩差距较大的主要因素:a、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注重教学结果,忽视过程性和学生之间的差异。b、合作性教学方法:是针对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的特点,兴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团队形式,探究、参与、评价学习氛围。使学生认识目标,探究学习,找出差距,互助比邻。并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学习目标。 3、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进行分析评价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分析发现,常规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以纵向评价,教师无须考虑学生的需求,情感和反应等等,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样挫伤了劣势群体对体育课学习积极性,也使他们对上体育课感到焦虑,危机和忧郁感?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心理却感到课堂内容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最终的成绩评定均要依据教师要求评定。久而久之无论是落后还是优生学生从身心和行为上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而合作学习的教学学生改变整个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管理体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团队精神,从学生的个性、体质、心理等实践情况进行引导、辅导学生的运动需求,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改善和帮助落势群体,即人际关系。使整个教与学形成共同参与,和谐、研究、探讨的学习氛围。 4.、通过访谈结果,实验班级的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同学课堂学习交流多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大家都说过去我们上体育课为了考试而上课,现在我们上体育课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在跟踪调查3位学生的学习访谈中谈到:过去我们最怕上体育课(两个非常瘦小学生,一个体重90公斤以上学生),因为我们怎么努力成绩都是教师给的。在上课过程中同学们也很少和我们交流。总觉得老师眼里就只有成绩好的同学和能够及格同学,我们这样的学生好像被忽略的样子,有上课没上课一个样。最后连上课都没有上。通过这一年的体育课的合作学习,我们对体育课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交往多了,课内学习的内容延续到课外,我们许多团队都请辅导员,特别是我的体重下降18斤,我父母一直说要来感谢老师……。通过案例说明,高校体育教学采用针对合作性的团队教学,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的运动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学习,在掌握运动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上深入与延续。从整体教学的格局。到重视落势群体,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精心设计安排适当的运动量,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五、结论与建议 1、合作性教学是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特性。他更能突出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和组织创造能力。为他们将 来走向社会奠定一定基础。 2、合作性教学不能一成不变的教学,要根据教学的实践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刻改变团队教学进度,让落势群体充分满足和发挥他们最大的运动潜能,去进行锻炼身体,同时在运动中完成我们教学的目的。 3、在探究合作性教学前,首先要提高教师文化素质水平,是实施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评价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评价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素质的修养,用一片责任感和事业心去真诚的呵护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积极创建和谐的集体,人际交往的心理氛围的平台。 4、在.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同时,教师怎样真正去认识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是否从换位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体育课程,探究体育、创设体育平台、和谐体育课的氛围,去适应社会。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毛振明【J】MXX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钟启泉,季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J]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