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有效的小组合作 ───基于科优达网络教室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实践 作者:苏文杰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集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较难,往往只流于形式,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是由于碰到的多重困难导致的。如: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的个体差异大,教学评价难等。针对这些困难,科优达网络教室非常有针对性解决了这些难题,进行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关键词】科优达网络教室、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组(集体)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了以任务驱动为根本的教学过程,将课程目标定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新课程理念是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改变以往陈旧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小组合作性学习,必然要和以教为主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冲突,不可避免与我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一些矛盾。矛盾一:如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保持课堂秩序。矛盾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教学进度的矛盾。矛盾三: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难。 科优达教学平台,它的组操作系统、带共享画板、共享窗口的聊天系统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该软件强大的技术优势与新颖的功能特点使之成为现代网络教学的得力助手,开辟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局面。 科优达教学平台图示简介: 1、组操作系统:教师的教学任务,评价量规表放入共享文件夹以供下载;学生个人作业(作品)可放在私人文件夹中,组共享文件夹作为小组长分配任务和储存小组资源及小组成员的优秀预选作品网络空间。小组推荐各自的组的代表作放在集体共享文件夹中进行综合评价。(见图1) 2、信息交流系统:上课时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究,既有文字聊天功能,又有共享画板、共享窗口,便于文字不能表达的交流。(见图2) 3、作品评价系统:一种是利用常见操作题进行自主测试,自动评分。(见图4)适用于不宜进行小组合作的课。另一种是网络硬盘进行综合评价,先把评价量规表放在共享文件夹中,并把各组代表作放在班集体共享文件夹中方便评价。(见图1) 图1 图2 图3 图4 (一)利用组操作系统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保持课堂秩序 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前提。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在课堂上小组讨论造成喧哗课堂,谁也不听别人的,结果是乱成一团。如何既能使学生活跃起来,又能保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科优达的组操作系统中,把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有一位小组长,小组长有多项权力(见图3)。小组成员在组长组织下可以通过小组聊方式进行讨论,就不会造成喧哗的课堂。 (二)利用组操作系统、独特的信息交流系统缓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教学进度的矛盾 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都会遇到这种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来自不同学校特别是外地学生由于教材不同等各种原因造成个体差异;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也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悟性极佳;有的学起来迟钝缓慢;也有的一窍不通。这种很大的个体差异,给开展同步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现状,我曾经施行分层教学一段时间,根本很难行得通。但后来,我用科优达网络教室后,发现用小组合作有可行性,科优达网络教室的聊天功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根据平时经验发现有两点很有效(1)、组一般有4-5人组成,人数不宜过多,而且要男女生搭配。(2)、组长要选责任心强,基础好的学生。让小组内同学们互帮互助。有时教师强调了好几遍的知识点,学生照样不能掌握,但科优达网络教室提供了共享画板、共享窗口,可学生之间示范操作一遍,他们就容易掌握,效果往往比教师示范的还要好。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一个老师变成了多个老师。在小组同学之间的帮助下,后进的学生进步格外快;而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在指导同组同学的过程中,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感,也使自己的技术更加熟练。这就是合作性学习的自然形成。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人们都说“话说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个道理尤其适用于信息技术这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的定位只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教师提出课堂任务后,让学生去自主合作学习。等到他们碰了困难,再通过各种努力如:组内甚至组间同学相互帮助,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你会欣喜地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会慢慢地减小。 (三)、利用网络硬盘、常见操作题测试系统有利于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合理化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探究合作性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是蕴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的问题,教师总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何将这个评价合理化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新课程强调评价的过程化和多元化,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难题。 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常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我们要注意在学生完成作品时,给学生展示和说明的机会。要注意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在学生作出自我评定之后,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在评价时,要重点挖掘出每个同学作品中不同于具体范例的创新之处。科优达网络教室评价系统的共享网络硬盘中放入作品评价的量规表是进行科学合理化评价关键。 【案例描述】:八年级下第九课:《金字塔探秘》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谜是什么吗? 2、金字塔作为世纪之谜,留给我们后人非常多的遐想。我们大家肯定也对金字塔之谜充满了好奇,我们想不想做一回探秘者去寻求金字塔的宝藏呢? 3、看来大家都希望去找到金字塔的宝藏,但我们要找到金字塔的宝藏,我们首先应找到金字塔的藏宝图,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藏宝图呢? 1、纷纷发言,得出:金字塔 2、一片欢呼,充满了兴奋与期待。 3、纷纷猜测。 1、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兴趣。 2、将十二个小组分成十二个探秘队,增强学生探秘的神秘氛围,让学生在探秘中充满着好奇,在好奇中充满着探究,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秘,大胆合作。
第 一 轮 小 组 分 工 合 作 , 自 主 探 究 1、以平时十二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探秘队,每个小组的组长为探秘队的队长,开始进行寻找金字塔的藏宝图的准备。接下来,我们首先总结一下前人探秘所取得的成绩。介绍“金字塔漫游者”机器人及其探秘行程。(播放视频) 2、给学生展示出探秘行程的资料(一组幻灯片)。设问:为什么那些人没有取得最后的宝藏呢?就是因为这些宝藏图(一组幻灯片)的机关没有找到?那么机关哪里呢?(话音一顿,给学生几秒钟考虑)。——机关就在书上。 3、下面我们来破解藏宝图(给定的幻灯片)的第一个机关――设置动画效果。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进行小组探究。(所有的任务已在共享文件夹中) 4、哪个探秘队来破解第一个机关? 5、很好,第一个机关已经顺利地被我们勇敢的第二探秘队给破解了,我相信,其余的探秘队也同样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开始来破解第二个机关――改变对象出现的顺序。 6、提示:在探究过程中,组长可以安排本组的组员进行其它幻灯片的对象顺序的调整。 哪个探秘队来破解第二个机关?
7、我们的探秘队员们,已经成功地破解了两个机关,下面,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机关,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拿到最后的宝藏图。 8、最后一个机关就是(故意停顿)…… 9、好,接下去我们去破译。 10、组织学生破解第三个机关,由于有了前两个机关的破解经验,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高,所有的小组都举手了,最后由第六探秘队进行了破解演示。 1、仔细观看视频,全神贯注。 2、恍然大悟。 3、根据组长的第一次分工任务开始探究动画效果的设置。 任务一: (1)选中一张幻灯片,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单击“自定义动画”。 (2)在“自定义动画”对话框的“检查动画幻灯片对象”处,显示了当前幻灯片的所有对象,选中将要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 (3)单击“效果”标签,将“动画和声音”的“不使用效果”设置成你需要的动画效果。 (4)单击“预览”按钮,观看设置的效果。 在探究过程中,组长协调组员的探究任务分层,并由较快的组员进行金字塔探秘密资料的整理(幻灯片的制作和调整)。其中包括:①为艺术字对象设置动画效果。②为其余的幻灯片对象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效果。 4、各小组纷纷举手,最后第二探秘队完成了机关的破解――即成功演示了动画效果的设置。 5、根据组长的第二次分工任务开始探究改变对象出现的顺序。 任务二: (1)选中一张幻灯片,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单击“自定义动画”。 (2)在“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中,单击“顺序和时间”标签,在“动画顺序”对话框内选中选中要改变的对象。 (3)单击右侧的移动箭头,使其在列表中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6、争着欲破解,最后第四探秘队的代表完成了机关的破解――成功演示了改变对象出现的顺序。 7、有,学生兴致高涨。 8、一些学生已迫不急待。――设置启动动画的方式(一学生嚷出)。 9、在组长的第三次分工下开始探究最后一个机关――设置启动动画的方式。 任务三: (1)在“顺序和时间”标签中,选中有关对象。 (2)在“启动动画”选项处,单击“在前一事件后”单选按钮。 (3)在时间设置中,输入两个对象之间希望等待的时间。 1、视频的播放,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分组时男女生混合,四人一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培养组内的合作意识和组间的竞争意识。 3、学生体验到科优达网络教室的共享文件使用的优点:直观、快速。不需要教师机发送素材与任务,节省课堂时间,也杜绝发送失败现象出现。 4、主题任务的提出,使产生明确学习任务,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而让学生阅读书本,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进行知识的探究。 5、小组内合作科优达网络教室采用组内聊天的方式,每组有一位组长负责,不会造成课堂吵闹现象。 6、在任务一破解过程中还对另外的一张幻灯片进行了设置,从而让学生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顺利实现对知识的迁移。 7、在任务二、任务三破解过程中,组内成员启用了科优达网络教室中的共享画板,共享窗口对指导和演示。
第 二 轮 小 组 分 工 合 作 , 自 主 探 究 1、前面,我们十二组机智而又勇敢的探秘队员们已经成功地破解了三道机关,拿到了金字塔的藏宝图,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取宝的历程了。看我们的哪一个探秘队能够取得尽可能多的宝藏,并且速度最快,最美。 2、预先提供材料,并鼓励上网搜索资料,巡视、指导、帮助解决学生取宝(作品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1、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2、取宝任务: 根据教师放在共享文件夹中给定的金字塔材料(需要学生进行组织),根据破解机关的知识(设置动画效果、改变对象出现的顺序、设置启动动画的方式)来取得宝藏。 3、组长充分发挥队长(小老师)的作用,协调本小组的成员操作,并帮助本小组较弱势的学生进行作品的制作。 4、在进行作品制作的过程中,队内的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对作品进行补充、修改、美化、完善。 1、给定材料放入放入共享文件夹中让学生下载,节省时间。 2、小组通过科优达网络教室中共享窗口观赏和共享画板或文字聊天讨论决定一个作品代表组作品来展示。
展 示 作 品 , 交 流 评 价
1、请各探秘队的同学将自己所寻得的宝藏(作品)移放到班集体的文件夹中进行收藏以便展示。 2、下面请我们各队的代表来进行宝藏(作品)的介绍,请各评委作好准备。 3、综合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我们评出本次探秘活动的优秀代表队有三支:分别为第一队、第三队和第六队。教师对优胜组进一步进行点评,指出具有个性(创造性)和共性(不足之外)的问题,帮助同学进一步完善成果。 1、各探秘队(小组)纷纷将自己探得的宝藏(作品)进行上传班集体共享文件夹中。并下载作品评价量规表,进行组内评价。 2、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边讲边操作。评委:根据作品评价表进行评分。 3、将评分表完成后放入班集体文件夹中。等待老师最后的点评。 实施作品自评论,展示自我风采,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最终体验到创作的艺术魅力和参与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附:作品评价量规表(已放在共享文件夹中,由组长当评委下载) 评价指标 具体指标 小组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作 品 评 价 主题 主题突出 主题表达完整、可行 艺术性 作品美观、和谐,构图完整、页面布局合理。 作品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调动受众的感知觉器官。 技术性 技术运用合理准确。 能准确、灵活运用自定义动画设置技术。 小组协作 小组分工明确、合作默契。 创作规划科学可行。 作品达到预期目标 评价交流 积极参与小组自评、互评、态度认真、评价客观 总评 你认为作品最具特色之处 作品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该小组有哪些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等级评定: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还须努力 【教学反思】 1、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兴趣与能力,借助科优达网络教室功能是小组合作成功基础。 兴趣决定小组合作是否成功重要因素。(1)、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金字塔寻宝这个情境,将新知的探求转化为学生寻求藏宝图,将作品的制作转化为金字塔寻宝,通过这个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热情高涨。(2)、科优达网络教室的网络硬盘给存取资料带来便利,节省时间。象QQ群聊那样的小组讨论方式,引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同时组操作系统增加了共享画板、共享窗口给学生合作学习无限魅力。 2、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任重而道远。 本课是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一、分组是成功的关键,而且这项任务比较繁重。有的学生小学阶段已简单学过幻灯片制作,有的没有学过,甚至外地学生一点基础都没有。由于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事先要对学生进行测试,我采用科优达评价系统中常见操作题进行测试(见图3)或者用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学习指导(二级),测试的成绩结合其他因素(如上学期成绩,兴趣,出黑板报经历,演讲能力,组织能力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结合方式分组,人数4—5人,组长一般由综合能力强学生担任。第二、时间难把握。整堂课下来,感觉时间非常紧张,如在作品的展示上,并没能学生充分的展示作品的时间,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任重而道远! 3、作品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作品的评价上,需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采用了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管齐下的策略,但在作品评价的环节上由于量规比较细,虽避免出现了一些学生只顾给自己或自己要好的小组打高分,不是很公正地进行小组互评的情况的出现,又由时间需要会较多,造成拖堂。所以在课堂评价上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实在有点难,有待探究。 总之,通过利用科优达网络教室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讨论确定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确定成员任务,分工搜寻准备相关素材资料,合作完成作品,增进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以及在团队活动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地挖掘和调动学生的潜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解决小组合作难的关键问题,难免还存在了一些的问题,但也算是新教材新理念的一种探索成功案例。以后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研究,在尝试中前进,以求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上大展风采。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7 [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